.........................

陳十一身著那身黑灰色的休閒服,腳步略顯疲憊卻又堅定地跋涉在這條靠著梯田的小路上。

他微微弓著身子,額前的碎髮已被汗水浸溼,呼吸稍顯急促,胸膛有節奏地起伏著,這一切都表明這段行程並不輕鬆,腳下的這條路顯然不是一馬平川。

細細想來,鄉間的小路為何會在同樣的距離下,比城市的大道更讓人覺得累呢?

其實,這其中的緣由就藏在那些容易被人忽視的細微之處。

鄉間的小路有著人眼難以即刻察覺的起伏,它就像隱匿在平淡表象下的小波瀾,間斷性地上下坡,讓人的腳步不時地需要調整用力。

或許很多人會對此感到意外,畢竟在日常的感知裡,那些小坡度彷彿根本不存在,可事實就是如此。

人眼的辨識度遠沒有我們自我感覺的那般靈敏,而且大腦還會在無意識中進行誤導,讓我們誤以為坡度起伏不大的路徑就是平坦的。

此時的陳十一正行走在位置頗高的路段,他的左側,是那井然有序、拾階而上的梯田。

得益於山勢的平緩,這些梯田宛如大地的書頁,一層挨著一層,依照著精準的比例,沿著山勢徐徐鋪展而上。

大概延續了四五階的模樣,便停止了繼續蔓延的步伐,只因更前方已然是蔥鬱的林區,樹木用它們的身軀劃定了邊界。

而在他的右側,坡度陡然急轉直下,近乎於小路右側不遠處,便出現了一道小型的 “斷崖”。

從這 “斷崖” 俯瞰下去,下方是一條寬闊的河道。河道足有五米多寬,本應是水流奔湧之處,此刻卻僅存在一條淺淺的小溪,像是大地在輕聲訴說著寧靜。這般寬闊的河渠,無疑是一條為應對暴雨而準備的排洪道,而那細小的水流則如信使,悄悄透露著近期並未有暴雨侵襲的訊息。在擁有足夠的觀察力與知識儲備的前提下,人們便能從眼前的這些景觀中,推斷出它往昔曾經歷過的風雨波瀾。

同樣,當我們將現有的種種條件一一掌握、細細剖析,想要預示那所謂的未來,似乎也並非難事。

河道中的溪流悠悠然朝著與陳十一前進相反的方向緩緩流淌而去,像是一位不緊不慢的旅者,奔赴著自己的遠方。在河道的另一側,也就是距離陳十一更為遙遠的地方,那是一座坡勢愈發平緩的山體,此刻若再稱之為山,倒顯得有些刻板,稱作綿延的低矮山脈,才更為妥帖。

有趣的是,與陳十一這邊層層疊疊的階階梯田截然不同,那山脈之下是一片片如綠毯般鋪開的草地。按理說,那邊地勢如此平緩,理應是開墾耕田的上佳之選,可現實卻悖於常理,它就這般保持著草地的模樣,想必背後定有著更深層次、不為人知的緣由。

陳十一忍不住停下腳步,極目遠眺,目光穿越眼前的一切,投向那片山脈,繼而探入山脈更深處,直至那片茂密得彷彿無盡頭的森林之中。

他的眼眸中映照著這宏大的天地,心中不禁泛起層層漣漪,由衷地感慨道:

那片草地,簡直就是露營的絕佳場所啊!儘管此刻陰沉的天色如一塊巨大的幕布,將草原本應有的綠蔭掩蓋,可他的腦海中卻已然勾勒出天晴時,這裡可能會呈現出的如夢如幻的美麗景觀。

陽光傾灑,綠草如茵,微風拂過,草浪輕搖……

只是,隨著眼中視野的愈發開闊宏大,陳十一越發深刻地感受到人類在這蒼茫天地間的渺小,如同滄海一粟,微不足道。他微微搖了搖頭,似是要甩開這瞬間湧上心頭的複雜情緒,隨即又重新邁動腳步,前方不遠,應是目的地了。

在那場風嬰肆虐過後的漫長歲月裡,陳十一懷揣著複雜的心境,從神聖而巍峨的喜馬拉雅山脈啟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