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科學(第3/4頁)
章節報錯
散著黑暗。
落地窗後,兩道靜靜站立的身影,彼此相對,卻相顧無言。他們仿若一同沉浸在對那位曠世天才波瀾壯闊一生的深深唏噓之中,感慨命運的無常與弄人;又仿若在為人類的渺小與無奈默哀,即便我們偶爾窺探到了強大的自然規則,掌握了些許改變世界的力量,但面對生老病死的宿命,依舊無力掙脫,只能在時光的洪流中隨波逐流,徒留一聲嘆息。
...
如今的人類,生活在一個規則健全的時代,各種各樣的規則如同細密的網,將人類乃至一切事物都禁錮其中。
在這樣的環境下,人類自身所蘊含的靈,那種本可能創造和衍生新規則的力量,也被束縛住了,難以再如往昔一般自由地演變為新的規則。
面對這一現狀,那些富有卓識的先人們曾探索過兩條截然不同的道路。
其中一批便是如古希臘畢達哥拉斯學派一般的智者,他們提出了一種獨特而深奧的觀點,將靈界之上的所有規則都認定為一個個具有特殊含義的數字,此乃他們所秉持的 “萬物皆數” 的教義。
在他們的認知中,人依舊是具備成為數字的可能性的。他們堅信每一個人都應當擁有一枚能夠代表其靈魂的數字,並且為此不斷地進行探索,試圖在那無盡的數字奧秘中,尋找到專屬於自己的那枚靈魂數字。這無疑意味著,他們所追尋的是一條由人成為規則的艱難道路。
然而,這條道路的探索難度超乎想象。
就如在三界論中所闡明的那樣,成為規則的道路早已被這世上諸多既有的規則所重重製約。反映到他們的數字教義裡,便是這世界上已然存在了諸如 1,2,3,5,7,11 等一系列獨一無二的數字,這些既定的數字彷彿是一座座難以逾越的山峰,橫亙在後人面前。
於是,不禁令人發問,在這些數字之後,後來者又能成為什麼數字呢?
這便是這條道路所面臨的巨大侷限。縱觀歷史,關於這條道路的探索,至今都未曾有過確鑿而正面的記載,僅留存著一些諸如釋迦牟尼般帶有神秘色彩、捕風捉影般的記錄,給後人留下了無盡的遐想與猜測。
而走在這條道路上的先人們,大多都秉持著唯心主義的思想觀念。
當我們代入三界論來理解時,會發現他們認為人是具備成為規則的靈的,這種靈是一種超越物質的存在,能夠與更高層次的規則相契合。也正因如此,這批懷揣著以人類之靈成就規則這一宏大理想的先人們,在後世大多被人們稱為哲學家。
他們以深邃的思想、獨特的見解和不懈的探索精神,在人類思想的長河中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儘管他們所追尋的道路充滿了未知與艱難,但他們的思考與探索卻為後人提供了寶貴的精神財富和思想啟迪 。
在人類探索前行的漫漫長路上,當一部分先人執著於從自身之靈探尋成為規則的可能時,另有一些先人卻另闢蹊徑,秉持著一種極為務實且充滿智慧的信念 —— 既然無法成為規則,那便巧妙地利用規則。
他們深知自身僅僅是血肉之軀,並非那高高在上、主宰萬物的規則本身,然而,憑藉著頑強的毅力與無畏的勇氣,他們以凡人之軀一步步靠近那些神秘而強大的規則。
正是源於這份靠近與接觸,人類在各類規則的助力之下,開啟了一場緩慢卻意義非凡的蛻變之旅,漸漸掙脫凡俗的枷鎖。這一批先驅者,由於長期與規則近距離接觸,深受規則那純粹而質樸力量的薰陶,久而久之,自身也都孕育出了一顆純粹的心靈。
這份純粹,宛如一束穿透迷霧的強光,讓他們得以心無旁騖地將全部心神投入到科研的浩瀚海洋之中。在實驗室裡,面對複雜的儀器和資料,他們忘卻外界的喧囂與紛擾,專注於每一次實驗的細微變化,只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