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分佈來進行最佳化。操縱桿這裡,加一個緩衝裝置,讓操作變得更加平穩。”

工匠們紛紛點頭表示贊同,迅速開始著手調整。

最後,在密封性測試區域,工匠們正滿頭大汗地忙碌著,檢查空艇的每一個角落。

四弟子墨根辛拿著檢測工具,一臉疲憊,說道:“我們到處都在查漏補缺,可這漏氣的地方還是不少,每次模擬高空環境,問題就接踵而至。”

季如風走過去,輕輕拍了拍墨根辛的肩膀,安慰道:“彆著急,我們把所有介面都重新密封一遍,再採用新的檢測方法,絕不能放過任何一個可能漏氣的地方。”

說完,他便捲起袖子,也加入到檢查的隊伍中,和工匠們一起齊心協力,為解決氣艇的技術難題而努力拼搏。

在眾人的不懈努力下,日子一天天過去,氣艇的研製工作逐漸有了起色。

經過反覆試驗和改進,那更細更堅韌的針成功打造出來,切割模板也發揮了巨大作用,氣囊的製作效率大幅提高;動力系統在增加了儲能裝置後,穩定性得到了顯著提升,無論是微風還是大風天氣,氣艇都能較為平穩地飛行;氣艇的平衡和操控問題也得到了有效解決,重新調整配重塊位置和安裝緩衝裝置後,氣艇在遇到亂流時晃動明顯減小,操縱桿也變得易於控制;而在密封性方面,經過重新密封和採用新檢測方法,氣艇終於在模擬高空環境下也能保持良好的密封狀態。

看著即將完工的空艇,季如風心中滿是欣慰。

然而,他深知,這僅僅是一個開始。氣艇雖然研製成功,但還需要進行實戰演練,讓士兵們熟悉操作。

同時,他還需要與前線的馮勝將軍保持密切聯絡,瞭解戰事進展,以便在最合適的時機將空艇投入戰場。

與此同時,在湖廣左軍大營,馮勝正有條不紊地進行著戰前部署。

他仔細研究著安南的地形和敵軍的情報,制定了詳細的作戰計劃。

士兵們也在加緊訓練,提升戰鬥技能,士氣高昂。

而遠在京城的朱元璋,也時刻關注著前線的動態和季如風的空艇研製情況。

他深知,此次出征安南,不僅關係到占城的存亡,更關乎大明的威望和未來。

他在宮中日夜操勞,為這場戰爭做著最後的準備。

一場決定東南亞局勢的大戰,即將在這片古老的土地上拉開帷幕,而季如風的空艇,將在這場戰爭中扮演怎樣的角色,一切都還是未知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