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一言既出(第2/2頁)
章節報錯
,加蓋了農機廠的公章。
拿到合同的領導都知道,這些合同不可能是偽造的,其中任何一份都經得起核查。
宋超此招一出,讓評審會現場出現了長達二十多分鐘的沉寂。
且不論宋超的方案本身出不出彩,是否對縣裡主要領導的胃口,單單和農機廠的現承租者,合法合規簽定了長期用工合同的五百多名下崗職工,便讓現場每位縣領導感受到了巨大的壓力。
如果宋超和他帶領的租賃經營團隊,不能成為農機廠改制的主體,這些勞動合同會變成一張廢紙,其所承載的五百多名下崗職工的飯碗和對生活的希望,會成為泡影,這個結果該由誰來承擔,誰又能承擔得起?
這種情況,讓主持評審會的,已經接受了民營企業主事成之後,好處大大的承諾的縣長,不敢輕易開口了。
本來縣長以為自己親自操盤,在自己的副手,常務副縣長兼企改工作領導小組第一副組長的配合下,已經把農機廠改制的主導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裡,對把農機廠的土地交給私企老闆,建設大型批發市場的方案穩操勝券,但面對宋超和農機廠全體職工簽下的用工合同,縣長頓時感覺到壓力山大,害怕自己成為下崗職工群體眼中的罪魁禍首,成為其他縣領導眾矢之的的目標,沒有膽量輕言否定宋超的改制方案。
評審會現場,職位最高的領導非縣委書記莫屬,主持會議的縣長不表態,書記自然責無旁貸,而且現場也只有書記才有資格,代不開口的縣長開口說話。
書記說,我個人認為,最後一個方案,和前面幾個方案比起來,更適合古城縣和農機廠的實際情況,能最大限度地保護農機廠原職工群體的利益,操作起來比較穩妥可靠,對維護全縣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推動縣域未來的社會經濟發展,都有不容忽視的積極作用。
事先沒少受老同學王俊臣蠱惑的書記,政治站位高,關心底層群眾疾苦,此言一出,便宣告了農機廠選擇改制主體的工作,在折騰了一個多月後,終於有了結果。
:()辭職之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