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大唐,兩百年來,沿海興起的港口城市便是證明。

“將士們可有怨言?”李曄問道。

這才是他最關心的問題。

“聖人安心,兒郎們為國征戰,怎會有怨言?”劉知俊道。

話雖然這麼說,但將士們心中怎麼想,就是另外一回事了,上下同欲者勝,國家開疆拓土,將士一個個出生入死卻一無所得,太說不過去了,“倭人子女錢帛,任爾等取之,朕只要土地!”

李曄記得九州薩摩藩就有一座大金礦,品質高,易開採。

對如今的大唐來說太重要了。

“末將待兒郎們多謝聖人!”劉知俊的所有束縛都被開啟。

三條軍紀再無約束力。

剩下的就看他劉知俊的刀子狠不狠。

李曄伐倭的密令下達,天策右軍諸將皆大喜,全然沒有將要大戰的緊張感,一個個喜笑顏開的跟父母妻兒告別。

當初淮南系在新羅發了一筆橫財,軍中無人不知。

李曄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合理的利益可以接受,沒有利益的激勵,將士們憑什麼去玩命?

歷史上的大航海時代,不也是利益主導的嗎?

在這時代,倭人根本就沒入大唐的眼。

當年劉仁軌白江口一戰盡滅倭國精銳,倭人舉國震驚,又是修長城,又是遷都的,一片風聲鶴唳,豈料大唐根本就沒看上他們。

不過這也導致大化革新向全面唐制轉變。

兩萬大軍出征,也不至於動搖國本,大唐也負擔的起,朝臣也就沒有多少怨言。

這麼多年,他們早已習慣了李曄的思維方式,盡力執行就行了。

這也是開國皇帝的特權,想打哪兒就打哪兒。

在他們眼中,李曄無疑是英明神武的。

每次決斷也沒令他們失望。

出征大軍將在萊州集訓到明年春暖,九月之後,便是對馬海峽的颶風期,而十一月之後,天氣轉寒,不利征戰。

顧全武的水軍已經出發,掃蕩對馬海峽附近的海賊,偶爾也與九州豪強發生衝突,但都在可控範圍之內。

只要亮出大唐旗號,倭人們客客氣氣。

這時代的倭人對大唐崇慕中帶著恐懼。

白江口一戰把他們徹底打疼了。

心理優勢在唐軍。

王審知則不講武德,以海賊侵擾倭國南部沿海,洗劫城池。

倭人大懼,但醍醐倭王不為所動,專心禮佛飲宴,國中大事全都託付藤原氏,此時藤原時平新死,藤原忠平攝政,對地方的控制力更弱,更加不敢輕易出兵,海賊只要不衝進平安京,他們自然也不會管。

反倒是地方莊園主,積極組織武士,守衛地方,向倭人朝廷表達不滿。

藤原忠平以天皇的名義向大唐派出使者,請求約束沿海。

李曄連見他們的興趣都沒有。

為了配合唐軍的攻勢,李曄帶著親衛都與黑雲長劍都下升州。

順道巡視江南諸道。

太子李禕留在長安監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