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輔軍總管(第1/2頁)
章節報錯
打了勝仗的好心情,瞬間消失無蹤。
讓他們鬧吧,韓全誨是必須留著,不然清流們遲早要上房揭瓦。
有了李曄的堅持,崔胤自知再堅持也沒用,把韓全誨拉下相位已經達到目的。
下了朝,天色也暗了,不過李曄還是去了天心閣。
張承業、韓偓、趙崇凝三人都在,看到他們三人,李曄心情才好起來。
不過對張承業,李曄還是有愧疚的,畢竟免了他的副都指揮使,等於奪了他的兵權,對張行瑾,李曄可以隨意處置,正如張行瑾所言,他的一切都是李曄給的。
但張承業不一樣,他本身是宦官集團內部一員,而宦官掌軍都快有一百五十年的傳統,李曄正是靠著張承業才掌控神策軍。
當時一時腦熱,沒想到這後面的千絲萬縷。
見了面之後,忽然不知道怎麼開口了。
“臣拜見陛下。”三人一起行禮,張承業臉上見不到任何怨色。
“不必多禮,朕能有兩戰之勝,三位穩定長安功不可沒。”
“此乃臣等分內之事。”韓偓道。
張承業道:“陛下此番整改兩軍,摒除自肅宗朝百年之弊,實乃明智之舉,兩軍安,則朝廷安,大唐才能有振作之舉,不過陛下若想全面掌握兩軍,軍中大小官職任免,不可託於他人,軍俸發放,也需陛下親力親為,如此才可徹底收服軍心。”
“繼元所言甚是。”這的確是個疏漏。
李曄從他眼中看不到任何虛假,心中一陣感慨,唐廷剛剛有了起色,韋昭度就跟崔胤聯合起來,爭權奪利。
而自己削減了張承業的兵權,他卻沒有任何怨言,反而能設身處地為自己著想,為大唐著想。
人和人的差距就是這麼大。
這大概也是張承業能流芳青史的原因。
“重振大唐非是朕一人所能辦到,還需眾位戮力同心。”
“臣等必竭盡全力。”
說完虛的,李曄開始說正事,眼下兩場大戰,雖是勝了,但也不是全無代價,天策、禁衛兩軍陣亡加上傷殘,短期內沒有再戰能力,急需休整。
而長安自華州沿線村落、農田盡毀,新糧還沒有收割,加上河中、陝虢的移民,糧食就成了一個巨大問題,沒有糧食,這些移民就不是移民了,饑荒一起,全盤糜爛。
韓偓思索了一陣道:“可以向河東、荊襄等地購糧食,陛下收取河中五十萬石鹽,足可買到大筆糧食。”
武周時代,一石鹽差不多一石糧的一百倍,現在各地戰亂不休,糧食的價格也居高不下,估計一石鹽能換二十石糧左右。
鹽永遠都是硬通貨。
趙崇凝主動應承此事。
移民這麼多,整天在長安閒著也不是個事,容易生出事端,特別是陝虢二州的百姓,在當地過的好好的,被強制遷徙而來,自然有怨氣,若不能化解他們怨氣,遲早生出事端。
長安周邊田地被毀,正好可以讓他們補種一些。
至於張承業,李曄也沒打算讓他歇著,天策軍和禁衛軍是戰兵,李曄當精銳培養,但打仗可不止精銳戰兵,還有輔兵輜重後勤軍器等等一些列的輔助兵種。
打仗其實就是打的後勤能力。
漢高祖劉邦多次敗於項羽之手,回到關中,立馬就能拉起大軍接著打。
而項羽縱橫無敵,垓下一敗,便萬劫不復,烏江自刎。
打下地盤,要轉化為自己基本盤,還是有很長的路要走。
之前整改神策軍時,張承業提議的輔兵制很好,李曄準備擴大化,以當時神策軍裁汰下來的兩萬多人為基礎,把輔兵上升為輔軍,忙時耕種,閒時訓練,其中優異者選入天策禁衛兩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