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二年八月末,曹操在許都,誓師伐逆。

以汝陰太守滿寵為先鋒,統八千人屯紮汝陰;又以郭嘉為軍師祭酒,司空曹掾董昭為司馬,命裨將軍徐晃,平虜校尉于禁,離狐太守李典,各點一萬精兵,兵分三路,征伐袁術……

曹操自領中軍,命典韋許褚各領虎賁虎衛二軍出征。

同時,鎮東將軍劉備、左將軍呂布以及烏程侯,漢明將軍孫策,分別起兵,直撲壽春而來。

一時間,天下振盪!

雖說曹操此前身經百戰,可這一次,性質完全不同。

曹操這叫代天討逆,自然務求一戰而勝。不僅僅是要打贏,而且還要贏的漂亮,贏得乾脆。

不如此,不足以體現出漢室威風。

有人稱讚,自然也就有人冷嘲熱諷。袁紹雖然沒有說什麼,卻擺出一副坐山觀虎鬥的架勢;而荊州劉表也不甚開懷,雖有心出兵襲擾一下曹操,但考慮到名聲,他最終還是放棄了這個想法。

三萬大軍,浩浩蕩蕩出征。

而就在曹操率部征伐袁術的當天,一行車隊,悄然離開許都。

————————————————————————————————

朝廷的委任,終於發出。

任鄧稷為海西令,即日前往海西赴任。

這海西縣,就是後世江蘇省連雲港市的南大門,灌南縣。

漢武帝太初四年,在海州之南佰二十里,置海西侯國,是當時貳師將軍李廣利的封邑。徵和三年時,李廣利降匈奴,海西侯國遂改置為海西縣。初為東海郡治下,後歸屬廣陵郡。

濮陽闓的年紀也就在四十出頭,但由於種種原因。看上去頗為蒼老。

他生於陳留,如今在外黃縣做教書先生。說實話,如果不是有荀彧的推薦,濮陽闓也未必就能看得上鄧稷。性子嘛。偏沉冷,不太喜歡說話。平時沒事兒的時候,就是在房間裡看書。

寫的一手好書法,生平最好《春秋》。

用郭嘉的話,濮陽闓好六國之風,喜讀韓詩。

這個韓詩,指的是戰國時期的韓國。詩經裡不是有《鄭風》,《韓風》嗎?縱觀整冊詩經,濮陽闓只讀韓詩。因為,陳留就是當年的韓國國都所在。濮陽闓長以為。自己是舊韓遺民……而且,他擅長《周禮》,一舉一動,都要求很嚴格,是一個極其注重禮法的老夫子。

曹朋在濮陽闓面前的時候。總覺得壓力巨大。

看到他,曹朋就會想起後世的那些老學究。面容古板,不喜言笑……

就連鄧稷最開始的時候,也是抱著一種千金買馬骨的想法。雖說曹朋一頓斥責,把他點醒,可他並不認為,濮陽闓能有多厲害。人常說。人有氣場!濮陽闓就有這樣一種氣場。你站在他的跟前,哪怕他一句話都不說,你也會感受到沉重的威壓。是正氣?說不太準……反正讓人感覺很有壓力。曹朋今生前世,也算是見過不少世面,但猶自感到有一些緊張。

這麼一個老夫子,想必不一般啊!

這就是曹朋在見到濮陽闓時。產生的第一個念頭。

濮陽闓本已決定舉家遷往廬江,投奔他當年的好友。但由於荀彧出面勸說,他這才打消念頭。

他對鄧稷說:“公此去海西,某亦可隨行。

不過如果我提出好的建議,你不接受。而且又無法給我一個合適的理由,那我就會自動請辭。”

這句話,頗有孫子兵法‘將聽吾計,用之必勝,留之;將不聽吾計,用之必敗,去之’的意思。你既然要我幫你,那就得聽我的主意。如果你不聽,又找不出理由,那我就離開。

聽上去,似乎是在威脅鄧稷。

可仔細一想,濮陽闓這樣做,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