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十四年七月,關中發生了一件大事。

素有關中豪強之說的京兆韋氏,集結三千部曲,於甘亭起事,攻佔上林;在韋氏起兵之後的第二天,弘農楊範於弘農起兵,糾集部曲四千餘人,佔領了弘農縣。旋即,楊範響應韋從,出兵湖縣,佔領了華陰。

京兆韋氏,弘農楊氏!

這都是有百年曆史的關中豪強,有著極其強大的影響力。

特別是弘農楊氏,也是個四世三公的家族。太尉楊震,太尉楊彪,兩世太尉,門生故吏無數。董卓之亂是,楊彪有護駕之功。不過後來曹操遷都許縣,架空了楊彪。最終,楊彪不得不離開許都,灰溜溜返回老家。

韋氏,與曹朋有深仇大恨。

昔年曹朋誅殺韋端韋康父子,使得韋氏實力大損。特別是斷去了韋氏和湟中羌人的貿易,幾乎折損了韋氏的五成收益。隨後,曹朋開啟西域商路,韋氏雖然也涉足其中,但所得到的利益,卻遠不如其他世家。

不說別的,在曹朋開啟西域商路之前,平陵竇氏根本無法和韋氏相提並論。

但由於曹朋的支援,竇氏這個有著二百年曆史的老牌豪強,重又煥發新生。數年來,竇氏的收益暴漲,而且不斷壯大。建安九年,從河西歸來的竇蘭,得曹洪所闢,任京兆丞,此後更一發不可收拾。竇蘭之子竇虎,而今在武威郡擔當統兵校尉,前程遠大。隨著竇蘭一脈的崛起,竇氏漸漸轉變了策略,開始扶植以竇蘭一脈為主體的平陵竇氏家族。

相比之下,韋氏卻接連遭受打壓。

韋端韋康死後,韋氏再無掌舵人出現。而曹汲執掌涼州,更是千方百計,打壓韋氏。不管怎麼說,曹汲和王猛的交情,遠非曹朋和王猛相比。

幾十年的老友,因韋氏而死。

自己的兒子更因為韋氏而遭難……

曹汲不是個大度的人,這種情況下,若不打壓韋氏,才真就奇怪。就這樣,韋氏在涼州的生意,幾乎斷絕。而參與西域商路的生意,也時常遭到涼州關卡的刁難。曹汲不能明目張膽的報復韋氏,可是卻能透過手中的權力,不斷削弱韋氏的力量。如此一來,韋氏的實力嚴重縮水。

新任韋氏族長韋從,也曾向其他關中豪強求援。

但是大家和曹氏合作的不錯,大獲其利……所謂的關中豪強聯盟,早就成為一紙空談。表面上,這些豪強世家表示願意幫助韋氏,可回過頭來,卻聯合曹汲,共同打壓韋氏。畢竟韋氏立足關中百年,佔有了大量資源。而今韋氏明顯羸弱,如果不能趁機撈取好處,那才是愚蠢至極。

至於曹汲?

本事不大,運氣超好!

這是關中世族給予曹汲的評價。

這廝有一個超悍的兒子,足以讓曹氏百年之內,不會削弱力量。

既然如此,何不與之交好?韋氏和曹氏恩怨糾葛甚深,正好借曹氏之手,幹掉韋氏。什麼聯盟,什麼友誼?在利益面前,都變得無比脆弱。

面對這種情況,韋氏焉能束手待斃?

曹朋出任司隸校尉,就等於把韋氏送到曹朋的刀口下。

別看曹朋現在沒有表示,那是因為他無暇理睬。如果等到曹朋平定了河湟之亂,返回關中……韋氏定首當其衝,成為曹朋的刀下之鬼。話說回來,不做虧心事,不怕鬼叫門。韋氏這些年,秘密和武都馬超,漢中張魯聯絡,更透過自家的渠道,將大量軍械物資送到了馬超張魯手中。

如果被查出來,曹朋決不可能放過他們!

到時候,那些狗屎的盟友非但不會出手相助,一定會樂呵呵的上來,接受韋氏的力量。

至於弘農楊氏,則是因為楊修之死,令楊氏憤怒。

楊氏本身就屬於堅定的帝黨一襲。在戊子之亂的時候,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