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自從經歷了科舉舞弊案的風波後,雖全力整肅朝綱,使大明官場為之一清,但心中始終憋悶。

一日,他突發奇想,覺得在國內久居,諸事繁雜,不如去海外藩屬國看看,瞭解下民情風俗,也順便放鬆一番。思及此,他便喚來朱棣,將自己的想法告知於他。

朱棣聽聞,大驚失色,連忙跪地勸阻:“父皇,此舉萬萬不可。您乃一國之君,肩負天下蒼生,怎能輕易涉險前往海外?況且路途遙遠,諸多不便,萬一有個閃失,兒臣等如何向天下交代。”

朱元璋卻大手一揮,不以為然道:“朕意已決,你不必多言。朕喬裝打扮一番,悄無聲息地去,不會有人知曉。此次出行,一來朕可看看海外藩屬國的真實境況,二來也能散散心。你就隨朕一同前去,也好有個照應。”

朱棣見朱元璋心意堅決,知道再勸也是無用,只好無奈領命。於是,二人喬裝成普通商人,帶著幾個身手矯健的侍衛,乘船朝著朝鮮而去。

數日後,他們抵達了朝鮮。朱元璋看著異國的風土人情,心中滿是新奇。

一路上,他東瞧瞧西看看,時不時與百姓交談幾句,倒也其樂融融。行至王宮附近,朱元璋望著那巍峨的宮殿,心中湧起一股強烈的好奇心,想要進去一探究竟。

他帶著朱棣和侍衛們,大搖大擺地朝著王宮走去。

王宮侍衛見幾個陌生人徑直朝宮門走來,立刻上前阻攔。

一名侍衛頭目模樣的人,手持長槍,大聲喝道:“站住!此處乃王宮禁地,閒雜人等不得靠近,速速離去!”

朱元璋平日裡在國內,哪曾受過這般阻攔,心中頓時不悅。

他微微抬起頭,帶著幾分威嚴說道:“我們遠道而來,不過是想進去參觀一番,並無惡意。還望小哥通融通融。”

侍衛頭目見朱元璋等人態度傲慢,絲毫沒有離開的意思,不禁怒從心頭起,惡向膽邊生。他冷笑一聲道:“哼,你們當這王宮是什麼地方?是你們想進就能進的嗎?再不離開,休怪我等不客氣!”

朱棣見勢不妙,趕忙上前,陪著笑臉說道:“各位兄弟,我們確實不知規矩,多有冒犯。這就走,這就走。”說著,便拉著朱元璋要離開。

朱元璋卻一把甩開朱棣的手,心中的怒火再也壓抑不住。他怒目圓睜,對著侍衛頭目吼道:“你這小小侍衛,竟敢對我如此無禮!你可知我是誰……”

話還未說完,侍衛頭目大手一揮,一眾侍衛立刻圍了上來,手持兵器,虎視眈眈。其中一個侍衛性子急躁,見朱元璋還在叫嚷,二話不說,上前就是一槍柄,打在了朱元璋的肩膀上。

朱元璋猝不及防,被打得一個踉蹌,差點摔倒在地。朱棣見狀,急忙上前護住朱元璋,抽出佩劍,與侍衛們對峙起來。那幾個侍衛也毫不畏懼,雙方劍拔弩張,氣氛緊張到了極點。

就在這時,遠處傳來一陣急促的腳步聲。

原來是朝鮮國王李芳遠聽聞宮門處有騷亂,帶著一隊人馬匆匆趕來。

李芳遠見此情形,連忙大聲喝止:“住手!都給我退下!”

侍衛們見國王駕到,紛紛放下兵器,退到一旁。李芳遠走上前,打量著朱元璋和朱棣等人,心中疑惑不已。他拱手問道:“不知幾位是何方人士,為何在此與我的侍衛發生衝突?”

朱棣收起佩劍,上前一步,恭敬地說道:“陛下,實在抱歉,驚擾到您了。我們乃大明商人,途經此地,一時好奇,想進王宮看看,不想與侍衛們產生了誤會。”

李芳遠一聽是大明來的商人,臉色微微一變,連忙恭敬地說道:“原來是大明貴客,失敬失敬。不知貴客到訪,有失遠迎。還請貴客移步王宮,本王略備薄酒,為各位接風洗塵。”

朱元璋此時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