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遷都順天府後,一日,他對身邊的太監說道:

“朕聽聞那武當張三丰乃一代武學宗師,若能得他傳授武功,必能強身健體,更好地治理國家。

你等速去尋他來見朕。” 太監領命而去,不久後卻回稟道:“陛下,那張三丰雲遊四海,蹤跡難尋啊。”

朱元璋皺了皺眉頭,道:“繼續找,務必找到他。”

過了些時日,終於有了張三丰的訊息。朱元璋大喜,立刻派人將張三丰接到宮中。

朱元璋見到張三丰,趕忙起身相迎,笑著說:“久聞張真人大名,今日得見,實乃朕之榮幸。”

張三丰稽首道:“陛下謬讚了,貧道不過是一山野之人,何德何能,勞陛下如此掛念。”

朱元璋道:“真人莫要謙虛,朕聽聞你武功高強,所創武當武術更是奇妙無比。

朕如今雖貴為天子,但也需有強健體魄,方能更好地為天下百姓謀福祉。

不知真人可否願意傳授朕武功?” 張三丰猶豫了一下,道:

“陛下,練武並非一日之功,需耗費大量時間和精力,且過程艱苦,陛下日理萬機,恐難有閒暇啊。”

朱元璋笑道:“無妨,朕自會安排好時間。真人但說是否願意教朕便是。

” 張三丰見朱元璋態度堅決,便點頭道:

“既然陛下有此決心,貧道自當盡力。但陛下需答應貧道,練武期間需遵循貧道的教導,不可半途而廢。” 朱元璋連忙道:“那是自然,朕既已決定,便定會堅持到底。”

於是,張三丰開始教授朱元璋武功。

他先從基礎的吐納之法教起,對朱元璋說道:

“陛下,這吐納之法乃練武之根基,需平心靜氣,呼吸均勻。陛下可先試著放鬆身心,隨著貧道的口令呼吸。” 朱元璋依言而行,可沒過多久,便有些不耐煩起來,道:“真人,這吐納之法如此簡單,何時才能學到真正的武功招式?”

張三丰微微一笑,道:“陛下莫急,萬丈高樓平地起,這基礎若是不牢,日後如何能練成高深武功?陛下且耐心練習。” 朱元璋聽了,覺得有理,便繼續認真練習起來。

過了幾日,朱元璋略有小成,張三丰又開始教他一些簡單的招式。

張三丰一邊示範,一邊說道:“陛下,這一招名為‘野馬分鬃’,需注意手腳的配合,以腰為軸,帶動全身之力。” 朱元璋跟著比劃起來,卻顯得十分笨拙,不是手腳不協調,就是發力不對。

朱元璋有些懊惱,道:“真人,朕怎麼如此愚笨,這招式看似簡單,做起來卻如此之難。” 張三丰安慰道:“陛下不必灰心,練武之人皆需經過此等階段。陛下只需勤加練習,自然會有所進步。”

在張三丰的耐心教導下,朱元璋的武功逐漸有了起色。

一日,朱元璋在練習時,竟將一套招式打得有模有樣,心中大喜,對張三丰道:

“真人,朕今日打得如何?” 張三丰點頭道:“陛下進步神速,看來陛下確實用心了。不過,陛下還需注意招式的連貫性和力度的把握。”

隨著時間的推移,朱元璋對武功的興趣愈發濃厚,

他時常向張三丰請教一些武學上的問題。

有一次,他問道:“真人,朕聽聞武當武術講究以柔克剛,這其中有何深意?” 張三丰答道:“陛下,以柔克剛乃道家之理念。剛者易折,柔者長存。在武學中,以柔克剛並非一味地示弱,而是透過巧妙的化解對方的攻勢,再尋機反擊。” 朱元璋若有所思地點點頭,道:“原來如此,這武學之中竟也蘊含著如此深奧的道理。”

又過了一段時間,朱元璋覺得自己的武功已有了一定的火候,便想與侍衛們切磋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