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朱標康復、朱允炆茁壯成長的那段時日,

大明宮廷看似恢復了往昔的平靜,

實則暗流依舊洶湧。

朱元璋深知,這看似安寧的天下,周邊依舊虎視眈眈,內患雖暫息,外憂卻從未消弭。

為保大明江山永固,為子孫後代謀萬世太平,

一個大膽的念頭在他心中悄然萌生 —— 研製手雷,讓大明的軍威震懾四方。

一日朝會過後,

朱元璋單獨留下了徐達、李善長等幾位心腹重臣,

屏退左右後,神色凝重地開口:

“諸位愛卿,朕近日反覆思量,如今天下雖安,然邊患未絕,番邦時有侵擾之意。

我大明軍隊欲常勝不敗,需有更利之兵器。

朕欲研製一種前所未有的火器,形似手雷,小巧便攜卻威力巨大,可在戰場上出其不意克敵制勝,不知卿等意下如何?”

徐達聽聞,眼中閃過一絲亮光,抱拳道:

“陛下英明!若真能研製出此等神器,我大明軍士如虎添翼,必能讓外敵聞風喪膽。只是這火器製造,向來不易,且手雷之形,臣等聞所未聞,怕是困難重重。”

李善長亦微微點頭,捻著鬍鬚附和:

“徐大人所言極是,火器研發需諸多能工巧匠,耗費大量錢財物資,還得反覆試驗,稍有不慎,後果不堪設想。”

朱元璋目光堅定,微微仰頭,沉聲道:

“朕心意已決,困難雖多,卻難不倒我大明。為保社稷,些許代價在所不惜。朕即刻下令,在京城秘密設立火器研製坊,廣召天下巧匠,全力投入此事。

徐達,朕命你選派軍中親信,嚴守研製之地,務必確保機密不洩;

李善長,你統籌物資調配,要錢給錢,要物給物,不得有誤。”

眾臣見朱元璋決心已定,齊聲領命:“遵旨!”

很快,京城西郊一座隱秘的工坊悄然建立起來,各地身懷絕技的工匠被陸續徵召而來,有擅長冶鐵的老鐵匠,精通火藥配方的藥師,還有能工巧匠擅長精密器械製作。

眾人匯聚一堂,雖不明這手雷究竟為何物,卻也知曉責任重大,皆鼓足了幹勁。

朱元璋時常微服親臨工坊,親自督造。他看著工匠們忙碌的身影,心中滿是期待。

一日,他招來負責火藥調配的藥師,詢問進展:

“朕聽聞火藥乃是這火器關鍵,你等可有把握調配出合用之火藥?”

藥師惶恐跪地,回道:

“陛下,臣等已試過諸多配方,如今這火藥雖能爆炸,然威力尚缺,且穩定性不佳,臣等還在日夜鑽研。”

朱元璋皺眉沉思片刻,道:

“朕前世曾聽聞,火藥中加入硝石、硫磺、木炭,比例得當,威力可增。你等不妨依此多番試驗,務求精進。” 藥師領命而去,心中對這 “前世聽聞” 雖覺新奇,卻也不敢怠慢。

工坊內,鐵匠們也在奮力鍛造手雷的外殼。

他們反覆捶打燒紅的鐵塊,力求打造出既堅固又輕便的容器。

一位資深老鐵匠拿著初具雛形的鐵殼,向朱元璋展示:

“陛下,您看這外殼,經多番錘鍊,厚度適中,可承受火藥爆炸之力,只是這引信之處,尚需精細打磨,確保點火順暢。”

朱元璋接過仔細端詳,點頭稱讚:

“不錯,卿等用心,朕心甚慰。待手雷製成,爾等皆為大明功臣。”

然而,研製之路絕非坦途。在一次試爆中,因火藥配比失誤,工坊內瞬間火光沖天,爆炸聲震耳欲聾,數位工匠當場受傷。

訊息傳入宮中,李善長等大臣心急如焚,紛紛勸諫朱元璋放棄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