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隨自己岀關。備好弓箭。問道:“來者何人”?關公答曰:“漢壽亭侯關某,借路而過”,福曰“有丞相公文乎?公曰“不曾討得,”韓福曰“吾奉丞相鈞旨,鎮守洛陽,就是細查一切往來奸細,汝即無通關公文,當以逃竄罪論處”!喝左右與吾拿來。當下孟坦一馬搶出,雲長揮刀接著廝殺,不到二三回合,孟坦回馬便走,關公拍馬追來,一刀斬為兩段。

關公勒馬回來,韓褔閃在門肯首,瞄準關公,盡力一箭射去,正中左臂,關公用口拔出箭來,血流不住,飛馬直取韓福。衝散眾軍,韓福急走不迭,當刀快斬在身上之時,方知結局的“前世事羽,今世死羽”。就是最終死於關羽之手。

關公斬了韓福,殺散眾軍,連夜往汜水關而來。把守關隘的守將是五原幷州人,參加過黃巾軍,叫作卞喜,兵器是流星錘,投降曹操後,操令他帶人把守汜水關,他是項羽部下叛將楊喜轉世而來,在漢末時期投生為卞喜之後,也練習得一身武藝,善使一對流星錘,正趕上張角領導的黃巾起義,在黃巾軍中,也算過人物,立過一些軍功。在朝廷派兵剿滅黃巾軍的過程中遇到了曹操。他看出了曹操的不凡之處,也知道黃巾軍叔終不能成事,所以率殘部歸順了曹操。神差鬼使的將他排在關羽通往河北的要道上,也就成了關羽此世收債的物件。

他聽說關公一路過關斬將而來,心中也有一種不舒服的感覺,於是想出一計,就是在大相國寺內先埋伏好二百名刀斧手,假意將關公一行接進關來。安歇在相國寺中,然後摔杯為號,令眾刀斧手亂刀斬殺關公。當下卞喜出關迎接關公,公見卞喜親來,亦下馬相見。

喜曰“素聞將軍威名,誰不敬仰?今歸皇叔,足見忠義。”羽曰“將軍廖讚了,關某一路北行,東嶺關孔秀,洛陽韓福等人,某好話說盡,彼執意不放行,無奈才將他們殺之”。卞喜言曰“吾見丞相,自當為將軍代稟衷曲”。

當下關公大喜,與卞喜一同進關。直到相國寺方才下馬,有眾僧鳴鐘出迎,原來相國寺乃是漢明帝劉莊的御前香火院,寺中有僧眾三四十人,其中住持普淨長老乃是關公同鄉人,他早知卞喜之意,他故意向前與關公問迅,問關公離家有多長時間;並說自己與關公只隔著一條河。

卞喜見二人敘談到鄉土之誼上了,生怕訊息洩露,忙叱曰“吾欲靖關將軍赴宴,你一個僧人何必多言”!關公言曰“無妨,同鄉相遇,哪能不敘一些家鄉的舊事”。普淨方丈請關公待茶,公曰“二位嫂夫人在車上,可先獻茶”。普淨便教取茶先奉與二位夫人,他看了看關公,又暗中以手指卞喜,做了個抹頸子的動作。公會意,令左右持刀相隨。

卞喜請關公於法堂筵席,公問喜曰“卞君請關某,請問是好意還是歹意”?卞喜尚未回言,關公早看見暗藏的刀斧手,乃大喝一聲曰“吾以為汝是好人,豈知爾乃狼子野心,安敢如此”?卞喜見事已洩,大叫從人快些下手。左右方欲動手,早被關羽拔劍上前砍之。卞喜見勢不妙,連忙下堂繞廊而走。

關公收起寶劍,手提大刀趕來,卞喜暗取飛錘擲打關公,被關公用刀隔開,趕將上去,一刀將卞喜砍成兩段,真是應了“閻王叫爾三更死,不敢留人到天明”。他隨即回身來看二位嫂子, 早被軍士圍住,見關公到來,眾軍士連忙四散而逃。

關公向普淨合掌謝曰“若不是吾師,吾已被此賊害矣”,普淨曰“將軍吉人自有天相,老僧不過代天順人而已,不過此處已非吾久留之地,貧僧亦當收拾衣缽,往他處雲遊去了,望將軍珍重,後會有期”。

關公連連稱謝,亦護送車輛往熒陽而來,那熒陽太守王植,他與洛陽韓福是兒女親家,聞得關公殺了韓福。商議欲害關公,他派人守好關口。

這個太守王植,遇上了關公,也就是一短命鬼兒。他前世也是姓王,先在秦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