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王后,樊噲被他為封為寧武侯。並任職郎中。樊噲隨同沛公回到了漢中軍中。

韓信登臺拜帥後,樊噲為先鋒,先隨韓信兵出三秦,攻佔西縣,斬了章邯弟章平,大破章邯部趙賁,又鬥敗、迫降了原秦降將章邯;平定三秦後,隨軍進入伐楚之戰,屠酸棗,破程武,王凌等軍,下郢,琪,滁,許,寧等縣,並撫卹了城中的軍民人等。

漢王在彭城戰敗後,樊噲駐守在熒陽的廣武,為劉邦的喘息贏得了寶貴的時間。

一年後,他跟隨高祖追擊項羽,俘獲了楚兵四千餘人,並把項王圍在陳地。他跟隨韓信連下三齊,佔領了整個齊國所有的地方。又隨後為先鋒南下攻楚,直抵郢都。

經過長達四年的楚漢戰爭,最後以項羽在烏江戰敗自刎落下帷幕,劉邦也成功開創了大漢基業,稱漢高祖皇帝,樊噲也封授候爵,賜地千頃,食邑三千戶。

漢朝初年,由於高祖的猜忌心過重,嚇得新附的諸侯王心驚膽戰,坐臥不安,許多諸侯王甚至兵行險招,舉兵反叛。樊噲於是成了剿亂的主將,他先打反叛減荼,平定了燕地;跟劉邦平定了韓王信。又與周勃等平定了代地,並擊退陳郗、曼丘臣等部,大戰襄國,收取代地清河郡,高密郡縣城近三十座。

接著又打敗了陳郗的胡人騎兵,斬殺代將趙既,胡深,丘引等人,又與諸將進兵收復縣邑七十三座,並以功升左丞相,正式受封舞陽侯。高祖還把妻妹呂嬃指婚於他,二人成了連襟。

高祖十二年,樊噲以相國身份帶兵平定燕王盧倌的叛亂,安定了燕地,總計樊噲一生刀下斬首了三千多級,帶兵俘獲敵人二萬餘,並收降了不少的將領,兵丁約十萬人。即使單獨領兵作戰,也先後打敗了七支軍隊,俘獲敵相國一名,宰相一名,將軍二十餘名,收復郡所五個,縣邑七十餘處。立下大功數十,食邑增加到五千戶。

樊噲與高祖結成了連襟後,自然成了皇親國戚,與呂后的關係更為莫逆,這就引起了許多朝臣的猜忌,時高祖冷落呂后,寵幸戚夫人,生下了劉如意,還加封他為趙王,並許他日後為君,呂后宣召留侯張良,讓他想辦保住太子劉盈的地位,張良提岀讓呂后請岀了當時天下聞名、而且受到高祖倍加敬重的商山四皓岀面,才保住劉盈的太子之位。朝野分成了帝黨和後黨。樊噲自然被牽扯到其中。

劉邦晚年多病,猜忌心更加嚴重,對樊噲也有猜疑之心。時有人乘機進言高祖說:“樊噲是呂氏一黨,他會為呂后岀頭,還放言說一旦有機會就會替呂后處置戚雲兒,罷黜趙王劉如意等言”,高祖驟然大怒,命陳平,帶人去燕國捉拿正在征剿盧倌的樊噲,並派大將周勃接替樊噲的軍務。樊噲不知有武將周勃,只道是陳平來見,沒有防備之心,只帶數人出迎聽高祖聖旨。當即便被二人拿下,依周勃要馬上處死他,但陳平擔心高祖和呂后會秋後算賬,只是將樊噲打入囚車,押赴長安請帝定奪,途中聞高祖駕崩,多智的陳平立即放岀了樊噲。對他說明抓他是高祖的旨意。並陪他回到了長安,進宮進見呂后。

樊噲才躲過了這一劫,押送到長安的他被呂后赦免出來,恢復了官爵。當匈奴的首領冒頓單于進書汙辱呂后時,他便上朝請命,說他願意率領十餘萬兵馬北伐匈奴,掃平犁穴。眾臣深以為然。唯獨有季布直諫,言:“高祖率領眾多大將,帶兵幾十萬尚有平城之圍,你樊噲才帶十萬人馬,你難道比高祖還強嗎”?你逞什麼能?樊噲默默不言。

太后呂雉聽了季布以言也深以為然,樊噲此時也知言論過激,遂當殿認錯。

呂后才罷免了北征之議,這個舉動也使當時的民眾,被免了重新陷入刀兵戰亂之中。經過多次的官場事變,晚年的他採取退隱的策略,終老於林下,在漢惠帝六年,閒居在家的他因老而終。欲知後面結局如何,下文會盡快上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