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陳宮的野望(第2/3頁)
章節報錯
一擲,賭上一切起事呢?
陳宮言之有理,但同樣機不可失啊!
“呼……老哥哥,別忘了董卓的侄兒董璜還領了五千羽林軍駐守宮城,就算李肅起兵,能否以最快的速度攻破宮門,斬殺董璜還是個問題!”
“若讓董璜堅守上個兩三天,有了喘息之機,訊息一旦傳至董卓的耳朵裡,這後果可想好了?真的要用為數不多的忠臣性命賭上一次?”
“一旦賭輸,朝中將再無漢臣!到時天子怎麼辦?咱們自身難保,談何匡扶漢室?”陳宮凝視著王允,企盼他不要做傻事才好。
現在的情況看上去對西涼軍不好,但實則沒有造成損失。
因為西涼軍僅僅是呂布戰死,大軍卻並未戰敗,甚至都沒損兵折將、傷筋動骨。
若是急於將底牌全部丟出去,受傷的只會是自己。
“公臺所慮甚是啊!是為兄一時被喜訊衝昏了頭腦,那依公臺之間,我們該如何是好?”王允最終接受了陳宮的勸阻,決定三思而後行。
幸好,幸好公臺正好在此,能為自己分憂。
否則一旦急於起事,枉害了忠臣性命,拖累了全城百姓,贏了還好說,若是敗了,他王允就是罪人啊!
如何對得起滿朝忠臣與落難的百姓。
“一個字,等!”陳宮伸出一根手指頭,解釋道:“呂布新亡,西涼軍大受打擊,前線戰事不利於董卓,這已經大大增加了其戰敗的機率,我們只需要做到不急不躁,等董卓大敗的訊息傳來即可!”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後面更精彩!
“董卓一旦大敗,西涼軍必無心顧及其他,到時老哥哥再順勢呼應,必破國賊!”
“到那時,董卓前有袁紹大軍征伐,窮追不捨,後方淪陷,緊閉洛陽城門,他就是砧板上的魚肉!進不得,退不得!”
王允眸子重新泛起亮光,笑道:“好!好啊!好一個不急不躁,靜待時機!”
“公臺啊,待除去國賊,你就留在朝中為官,輔佐老夫,重振朝綱,濟世天下!”
“以公臺之才幹,只有留在朝中,在老夫身邊,才能施展滿腔抱負!你看可好?”
陳宮一副受用之色,痛快的答應下來。
可暗中卻苦笑哀嘆,重振朝綱?匡扶漢室?
現在漢室失其鹿,天下共逐之,十八路諸侯與十八個董卓有何區別?
哪個不是想著割據一方?
真以為滅了董卓,天下就太平了?
漢室的威嚴就恢復了?
王允是一名傑出的政治領袖,卻過於天真了啊!
日後各方割據,表面上尊於漢室,實則蔑視之。
漢室將成為最弱的“諸侯”。
與當年的大周何其相像?
陳宮陷入迷惘中,呂布死了,自己又該何去何從?
天下豪雄雖多,真正有本事的,顯露出梟雄之姿的並不多。
四世三公的袁紹?
他已名望造極,又是名門之後,日後麾下定不缺謀士,自己去了不過是錦上添花,與他人爭奪存在感。
曹操?呵,不談也罷!
孫堅?其根基遠在江東,地盤還在袁術的勢力範圍之內,況且遠離中原發展,等於放棄了將來問鼎天下的機會,不是人人都能像高祖皇帝。
袁術?好高騖遠,豎子心性,繼承了大好基業的好運之人罷了。
公孫瓚?遠在幽州,公孫氏經略許久,早就容不得外人喧賓奪主了,況且公孫瓚的性格剛勇少智,與幽州牧劉虞的矛盾日積月累,他也不是個長命之相。
至於其他的,什麼西涼韓遂,北海孔融,徐州陶謙等等,皆沒有雄主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