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發生戰事,士兵的作戰能力確實有待提高。

只有平時多加以訓練,一旦以後真有戰事發生,悽國才有自保的能力,也才有可能,在以後給楊雲的封地強力的支援。

所以楊雲痛定思痛,決定組織一支擅長水上作戰的軍隊,好讓他們在特殊情況下,發揮重要作用。

相比起前兩支軍隊,這隻朱雀軍人員組成情況最為複雜,楊雲一直擔心,這由三部分組成的軍隊,彼此間不能團結一心,那就不能形成合力。

但就這幾日在悽國觀察到的情況來看,楊雲放心多了。

司權手下的重要將領,大多都知道了,楊雲和司南與司權的關係,他們對於接受楊雲的領導,是完全能夠接受的。

而青衣教中許多重要人物,在這裡見到了司南,又有了一塊能夠平靜生活的土地,他們對這裡的歸屬感很強,也從內心中認可了這一新教主,所以完全願意服從楊雲的安排。

至於喬順,他的手下大多由原楚國士兵組成,這些被楚王趙元讓出賣打壓的人,也知道只有緊緊跟隨楊雲的步伐,才有可能實現復仇的一天。

有了這一些前提,楊雲在悽國組建軍隊的行動十分順利,從此之後,悽國各自為政的局面完全被改變了,他們有了一隻統一的軍隊。

,!

這三隻軍隊組成之後,楊雲便有了十多萬人的軍隊,這在整個大涪,算是非常強的一股勢力了。

楊雲在悽國呆了幾天,親自指導土兵們進行訓練,也將自己的一些建軍的思路,和軍中的一些將士進行了交流。

幾日的相處,讓朱雀軍中的眾多將士,對於楊雲由衷的佩服。這位年輕的王爺,居然對軍隊的訓練十分在行,提出的一些訓練思路,都是十分正確的。

聽到眾將士的各種讚歎,楊雲不由得在心中暗自笑笑,有郭龍這樣知名的統帥總結出來的東西,那肯定是錯不了的。

在悽國呆了幾天,楊雲便帶著司馬玉和眾人離開了悽國準備回封地去。離別時司南戀戀不捨,一再叮囑楊雲,下次回悽國,一定要將小楊健帶上。

幾天之後,楊雲等人回到封地,將成功組建朱雀軍的訊息,告訴了巨遠光和郭龍等少數知情人,讓他們這高興高興。

士兵人數增多了,所需各類物資也就更多了,為了解決軍隊的後顧之憂。楊雲把各部門的負責人召集在一起,給他們佈置了任務。

首先,楊雲還要求鐵山組織手下工匠大量準備兵器盔甲,免得關鍵時刻掉了鏈子。

糧食儲備的問題,也是楊雲十分重視的一個問題,這幾年在各方的努力下,終於解決了糧食問題,把遷過來的楚國難民徹底安置下來。

但是如果以後要面臨戰爭,那麼封地各縣還得儲備大量糧食,正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總不會,關鍵時刻讓士兵們餓著肚子打仗。

此外,楊雲還讓人遠赴流夷,找到拓跋度,又購買了一批戰馬,給三支部隊都配備了一支騎兵。

做完這些事情之後,楊雲又開始頭疼起來,因為這一系列事情花費了不少銀兩,也使得封地的財政開始吃緊起來。

針對這一情況,楊雲又將封地各縣衙的官員都召集在一起,又將來往與封地的大商人都叫上。制定了許多鼓勵行商的政策,盡最大努力提升封地的收入。

同時,楊雲還給各縣衙建議,鼓勵各縣以縣衙的民義組建商隊,讓縣衙組織人把老百姓生產出來的東西賣出去。

這樣既可以幫百姓解決實際問題,又可以增加各縣縣衙的收入。各縣縣衙的官員們都是聰明人,聽楊雲這樣一說之後,都能看到這件事的前景,於是都積極的行動起來了。

對於楊雲而言,目前他最重視的還是士兵訓練的問題,他時常抽出時間,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