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章 五王出兵(第2/3頁)
章節報錯
到這訊息的新皇楊獻大為震驚,在次日的早朝上,楊獻當著朝中所有大臣,宣佈了這一訊息,立即使得朝中眾文武百官臉色大變,議論紛紛。
“陛下,兄弟之間哪有這麼大的仇恨,還請陛下旨,撤銷捉拿他們的旨意,並且收回限制各王爺封地的各項命令,讓他們迅速撤兵,回自己的封地去。”
首先發言的是太尉尹正,這位朝中的一品大員,已經多次有這樣的建議,但是楊獻卻始終沒有采納。
“是啊陛下,尹大人說得有禮,陛下趕緊下旨吧,我們大涪可經不起這樣的折騰啊!”尹正的話音剛落,旁邊又有人大聲說道,眾人尋聲望去,說話的是太保周聞。
太尉尹正和太保周聞都是朝中的一品大員,可在朝中的地位,卻和同為一品官員李悅和宇文護不可同日而語。
在李悅被刺之後,司徒宇文護便成了大涪朝中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第一大臣,在朝中除新皇楊獻之外,再無人可以與之相比。
“兩位大人說什麼話,陛下堂堂一國之君,怎麼可以向他們服軟,這樣一來,陛下的威嚴何在!”
尹正和周聞兩人的話音剛落,朝中許多大臣還沒來得及發言,宇文護便大聲說道。
,!
“可是司徒大人,五位王爺的二十萬大軍,可不是那麼好對付的,就算將他們剿滅,那也是我們大涪自己的兒郎啊!”聽了宇文護的話,尹正有些猶豫,但想了想他還是說道。
現在宇文護在朝中的權力極大,朝中許多官員都要看他的臉色行事,就連同為一品大員的尹正和周聞都不願意得罪他。
“尹大人也太膽小了吧,區區二十萬兵馬,他能鬧出多大陣仗,還有這些士兵,既然跟幾位王爺一起造反,那我們也沒有必要對他們留情,這是他們自己咎由自取。”宇文護厲聲說道。
“司徒大人說得在理,尹大人,如果我們對這些造反的傢伙太過寬容,別人也有樣學樣,那麼我們朝廷還憑什麼震懾那些有不良企圖的人。”宇文護的話音剛落,立即有一位官員在一旁說道。
現在的宇文護,在朝中的影響力很大,朝中許多大臣都以他馬首是瞻。所以這時候,這些官員們紛紛發言,表示支援宇文護的意見。
“好了,眾愛卿都不要說了,朕意已決,馬上調派兵馬,鎮壓這些叛軍,絕不能讓他們亂了規矩。”見朝中眾多大臣都支援發兵,楊獻也下了決心。
眾王爺起兵十分突然,讓附近的官員們都反應不及,再加上好些官員不願意和這些王爺們作對,所以在眾王爺兵鋒所致之下,好些官員都選擇了帶兵撤離,或者閉城不出。
不過以齊王楊勇為首的幾位王爺,還算比較明理,他們嚴令手下士足,不可驚擾百姓,所以大軍一路前行,倒沒產生多少混亂。
齊王楊勇新得的一個謀士,謀略十分出眾,在他的策劃下,眾王爺計程車兵勢如破竹,很快就到了,距離西京城只有一兩百里的位置了。
到了這裡之後,隊伍終於停止了前進的速度,因為新皇楊獻匆忙組織起來的三十萬大軍,在這裡攔住了他們的去路。
見朝廷兵馬的人數遠遠超過了自己,眾王爺也知道,要想擊敗這一支隊伍是很難的事情,但是現在這情況又容不得讓他們撤軍。
在這種複雜的心情之下,楊勇下令,讓士兵就此安營紮寨,既不撤離,也不主動發起攻擊。
而朝廷的這三十萬大軍,則是由大涪的輔國大將軍率領。
這輔國大將軍是朝中的老臣,他是看著眾位王爺長大的,在他心中很不願意和眾位王爺的軍隊作戰。
眾王爺雖然起兵,但主要是想透過這種形式,給朝廷施加壓力,讓朝適收回各種對封地不利的政策,此時起兵造反也是無奈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