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被敵突破;兩翼應當機動靈活,密切協同,攻擊猛烈,否則就不能達到目的。

而楊明卻使用了一個比較常見的陣法,名喚長蛇陣,此陣有三種變化,由此三種變化,長蛇陣運轉,猶如巨蟒出擊,攻擊凌厲。

雙方都是陣法高手,在第二日的戰鬥中,均利用不同的變化,調動士兵進行攻擊和防守。大戰了一日,依然是雙方都沒討到什麼便宜,戰了個平分秋色。

之後的幾天,依然是雙方直接開戰,又湧現出許多不同的陣法,雁形陣、勾形陣、太公陣、方圓陣、衡軛陣、鶴翼陣……

兩個陣法高手奇陣怪陣層出不窮,可謂是將遇良才棋逢對手,這場陣法大戰一直進行了六七天,都沒有分出勝負。

這幾天連續大戰,雙方士兵都有些疲勞了,楊明便和於鮮約定,休息幾日再重新開戰。有了這個約定,疲憊不堪的雙方士兵,才有機會在各自營地休息了三日。

三日之後,大戰又一次開始了,可這時情況卻發生了變化。大涪勝王楊明又擺出了幾種奇異的陣法,這一下於鮮也識別不了,不明白對方陣法妙用的於鮮,連連吃了好幾次虧,損失了好些兵馬。

,!

眼看已方連吃敗仗,楚國士兵計程車氣受到嚴重的打擊,於鮮見勢不妙,乾脆組織手下士兵向後方撤退,在原營地後方二十里外的一個山坡處紮下了營。

見於鮮的大軍向後方撤退,楊明卻不願意放過他們,緊緊跟在楚軍後面,也在楚軍的後方紮下了營寨。

於鮮的做法,得到了他手下眾將的支援,因為他們現在的營地是背山而建,這個地方地勢並不平整,也不開闊,很不適合擺出陣法進行戰鬥。

可是眾人都忘了士氣可用這個說法了,雖然楊明現在無法擺出利於與攻擊的好陣法,但是大涪士兵打了勝仗,士氣很足。再次開戰後,大涪士兵嗷嗷叫著,奮不顧身的朝楚軍衝去。

但楚國士兵卻不一樣,因為吃了敗仗,他們看見這些氣勢很足的大涪士兵,心裡隱約有一種畏懼情緒,作戰的時候總是畏首畏尾,不能將自己的實力完全發揮出來。

楚軍這樣的情緒,對作戰十分不利,在新的戰場又作戰兩日,楚兵依然被大涪士兵死死壓制,每一次作戰損失人數都比大涪多。

無可奈何之下,於鮮只好帶著楚國士兵又向後方退二十里,可是楊明率領的大涪士兵卻如同影子一般,緊緊跟隨楚國士兵的步伐,又一次跟在楚兵後邊逼著楚軍應戰,可是士氣大減的楚兵更不是對手了。

無奈之下,於鮮只得又重新拔寨,隊伍又向後方退了十幾裡,選擇一個高地安營紮寨。這一次於鮮學聰明瞭,他在高地加固了自己的營寨,不管大涪士兵如何挑戰,他們都緊閉寨門,死守營寨,堅決不出寨營地。

由於於鮮這一次選擇駐紮營寨位於高地,刻意加固了防守設施,再加上地形優勢,使得大涪士兵也無法前進一步。

見楚國士兵不出門接戰,大涪士兵便選擇了罵陣的方式,派出一些牙尖嘴利計程車兵,圍在楚軍營寨門口,使用各種惡毒的語言,對楚軍將領和士兵進行謾罵,企圖激怒他們。

面對大涪士兵的謾罵,楚兵怒不可遏,幾名將領多次想帶兵衝出營寨和大涪人進行生死搏殺。可是於鮮卻下令,所有人不得私自出寨迎戰,違者定斬不饒。

見楚軍怎麼也不願意出寨迎戰,楊明只得改變了作戰策略,他讓大涪士兵將楚軍的營寨團團圍住。讓他們無法運送糧食,也無法取水,企圖讓他們活活困死在高地上。

楊明不愧為高明的統軍大將,他這個做法很合符兵法,在此時使用十分有效。按大家估算,在這種策略之下,被團團圍住的楚國士兵,不出十日將會斷水斷糧,那麼他們將會不戰而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