率軍隊進行圍追堵截。

可是楊雲等人卻十分狡猾,追兵多了,他們就遠遠逃走。如果追兵少的話,他們就掉頭迎戰,或者利用有利地勢設伏,使得趙嶽率領的楚兵不僅沒有追上楊去等人,還損失了不少兵力。

就這樣,楊雲帶著大軍,轉戰楚國廬州府、海州府以及附近州府,故意選擇一此偏遠,防禦能力弱,又便於撤退的地區四處遊弋,補充各類物資,還將佔領一些地區無法帶走的糧食及軍事設施消毀。

由於楊雲一路轉戰,並沒有太多的騷擾百姓,在楚國百姓中並沒有造太大的怨氣,所以百姓也沒有找楊雲和他所率軍隊什麼麻煩。

但是,楊雲卻一路將軍糧、各類作戰器械以及軍事設施消毀得七七八八,讓楚國朝廷苦不堪言。再加上,這麼一大支軍隊在自己國內,卻是心頭大患。

所以,無論是前線的趙嶽,還是楚陽城中的楚王還有楚國朝臣,都為此事焦頭爛額。

按目前情況,要剿滅楊雲這幾萬兵馬,只有徵調大量士兵,從各方圍剿,方能消滅這支隊伍,可是現在大量士兵在前線交戰,抽調兵力難度實在太大。

無奈之下,楚王又從楚國各地調出一支大軍,還讓於鮮偷偷從前線調出一部分,又湊成一支十萬大軍,要不惜一切代價,消滅楊雲這一支軍隊。

二十多萬大軍的各處攔截,再加上地形不熟悉,楊雲和他手下計程車兵多次和敵軍遭遇,付出不少傷亡,境況開始艱難起來。

針對這一情況,楊雲和手下眾人商議一番之後,決定帶兵轉戰海州府的山區中,憑藉地形優勢,和眾多楚國士兵周旋。

終於將楊雲和手下士兵逼近了山區,趙嶽的心裡好受了許多,雖然現在剿滅這支隊伍的難度很大,但是總算不用擔心他們襲擾楚國各地了。

趙嶽帶領手下士兵,憑藉人數優勢,幾次對躲在山中的楊雲進行圍剿,可是始終沒有取得勝利,還在楊雲軍隊幾次伏擊中損失不少兵馬。

吃了幾次虧後,趙嶽改變了策略。他派人守住山路各出口,將楊雲大軍困於山中,計劃等他們糧食耗盡,自然就會出來投降。

:()十三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