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司馬玉的安排問題,新皇楊獻的智囊們有兩種意見,一種意見是,楊雲目前已經算朝中影響力比較大的王爺了,將他的母親留在西京城中,可以讓他投鼠忌器。

但另一個觀點則認為,這個時候新皇暨位,正是應該顯示出寬宏大量的一面,好讓得臣子們歸心。

雙方經過激烈的討論之後,最後楊獻聽取了剛剛被封為,太府卿的陳遠航的建議,放過司馬玉,讓他和楊雲一起到封地去。

正所謂一人得道雞犬升天,楊獻當上了皇帝,當初跟隨他的一些人都得到了封賞,太子楊越倒臺之後,才加入楊獻勢力的吳遠昱,也被封了個四品的中書侍郎。

楊雲是在楊獻登基一個月後離開西京的,相比起以前離京,這一次來送楊雲的人特別多,這當然跟目前楊雲在朝中的地位有關。

這一次京城中的亂局,使得朝中眾勢力進行了一次新的洗牌,在眾位皇子皇孫中,最倒黴的就是十二皇子寧王楊延。

楊延是當日楊明得勢之後,最先脫離幾個皇子的聯盟倒向楊明的,但沒想到楊明很快倒臺了,他當然會受到其他幾個皇子的排擠。

所以,在後來涪皇和新皇楊獻的幾次封賞中,楊延都沒得到任何好處,使得他在朝中的地位,甚至比不上剛剛封王的幾個皇子皇孫。

由於在這次亂局中有出色的表現,楊雲在朝中的地位大大上升。但這卻是楊雲不想看到的,因為這意味著,他將成為別人關注和算計的物件。

在現在所有的王爺中,在朝中影響最大的,要屬三王爺譽王楊光,九王爺齊王楊勇,和十三王爺吳王楊雲。

三王爺譽王楊光,速來膽子比較小,不是個做大事的人。再加上平日裡,歷來為楊獻馬首是瞻,所以他不會成為楊獻針對的物件。

但是對於九王爺齊王楊勇,和楊雲自己,這情況有些不一樣了。楊勇雖然在爭奪皇位的時候,是支援楊獻的,但是並不代表著楊獻當上皇帝之後,對他沒有忌憚之心。

再加上楊勇有些書生意氣,遇事有些鑽牛角尖,有些時候表現出一種天不怕地不怕的樣子,很可能哪天會觸怒楊獻,成為新皇殺雞駭猴的第一人。

但楊雲認為,現在楊獻最為關注的可能就是自己,為了的皇位穩定,權力的鞏固。自己很有可能成為楊獻針對的物件,所以自己必須得謹小慎為,不要被新皇楊獻抓住小辮子。

經歷了這麼多事情,楊雲也知道和西京城中這些官吏,搞好關係的重要性。所以他和這些送別自己的官員熱情的依依話別,好似深交多年的老友。

但其實彼此心中都有數,好多人也只是表面上的熱情而已。一旦有利益衝突,也許會馬上翻臉,不認人。

由於這一次回封地,不像來的時候那麼著急。再加上楊雲刻意想向楊獻表示自己只熱衷於山水,對於權利沒有絲毫興趣的態度,所以此次回封地,楊雲帶著手下眾人一路遊山玩水,足足花了兩個月的時間才回到封地。

到了吳縣之後,司馬玉迫不及待的去抱自己的小孫子去了,並且在接下來的幾天裡,小楊健成了司馬玉的獨寵,整天抱在手中。

就連作為父母的楊雲和池麗,也沒有機會多少,和兒子能夠親近親近。

不過這幾天,楊雲也沒有多少時間去陪自己的兒子,因為他有一件大事需要處理。

柳飄飄和青衣教的剩餘教眾,還有一些教中人員的親眷,分批來到楊雲的封地。

雖然他們是分成幾次過來的,儘量沒有引起朝廷的注意,但是這足足兩萬來人,突然來到封地之中,想不引起別人注意都不行。

所以處理這些青衣教眾,成為了楊雲目前的當務之急,要是讓楊獻知道,這些人都來到自己的封地,他一定不會容忍的,到時候封地很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