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朝庭大封朝臣,努力恢復國家秩序的同時,大涪各部兵馬,對國內大梁的殘餘勢力,周邊的敵對勢力的征討,幾乎一直沒有停息。

大涪四大軍隊的統帥,甚至連去西京城接受策封的時間的沒有,分別率領手下大軍,繼續征戰著。

楊雲攻下西京城的訊息傳到庫班耳中的時候,他一下子慌了神。

這麼多年來,庫班一直站在楊雲的對立面,甚至還差點要了楊雲的命。現在楊雲得了勢,怎麼可能放過他?

庫班第一時間派出使者,到了楚國卻聯絡楚王趙元讓,想讓這位多年來的盟友和靠山,給自己有利的支援。

楚王趙元讓也知道,如果庫班倒了黴,下一個很可能就是自己,所以他很願意幫助庫班。可是現在的楚國,連在國中維持基本秩序的兵力都捉襟見肘,怎麼可能派出人手幫助庫班。

兵是不可能派了,不過還好,楚國強大了這麼多年,各類物資儲備還是十分豐富的。所以趙元讓很快決定,讓人護送一批糧食和兵器戰甲等物資,幫助庫班抵抗拓跋度和楊雲的大軍。

楚國雖然富庶,但在連年的大戰中消耗不少,要調配這麼多的物資到流夷,也是需要花費時間四處籌集的。

可是拓跋度和楊雲手下眾將,會給等待他們準備好這一切嗎?當然不可能。

袁騰當初向楊雲投降之時,答應的第二個條件就是,努力配合拓跋度控制整個流夷。

袁騰也知道,自己雖然投降了楊雲,但是若是不能立上功勞,他這刺史的位置遲早會被取代。所以,一回到泉州,他便主動讓人聯絡拓跋度,和他商量向庫班發起進攻的事情。

倒黴的庫班,沒有等來楚國的袁兵和物資,都先等來了拓跋度和袁騰的聯合進攻。

庫班想守住自己的地盤,可是他手下的騎兵並不善長於陣地作戰,在以泉州併為主的敵人主動進攻下,庫班的大軍開始節節敗退。

看見形勢對己方不利,庫班只得改變了策略,放棄了死守地盤的打算,準備利用留意騎兵流動速度快的特點,透過四處奔西的方式擊潰敵人。

可是對方陣營中,有同樣善於騎射的拓跋度率領的流夷騎兵,他們對萬古草原地形十分熟悉,對於庫班的作戰方式也瞭如指掌。

拓跋度率領大軍,在泉州兵馬的配合下,很快擊潰了庫班的大軍,逼得庫班在萬古草原中四處逃竄。

正所謂樹倒猢猻散,庫班殺死前汗王拓跋野,自己坐上了汗王的位置,在他的勢力中,本來威望就不算高。

看到庫班處於劣勢,許多中小部落便開始有了想法,他們偷偷派人和拓跋度聯絡。準備離開庫班的陣營,希望拓跋度能夠接收他們。

對於這些想歸併到自己麾下的中小部落,拓跋度當然樂於接受,把萬古草原所有部落團結在一起,讓流夷恢復以前父汗在世時的強盛,一直是拓跋度的夢想。

就這樣,雙方一拍即合,一個小部落在逃跑的過程中,有一吊在後面,離大隊伍越來越遠,最後向拓跋度所在的大軍方向而來。

聽到有部落脫離自己的陣營,投靠了拓跋度。庫班氣得暴跳如雷,但除了把這些人痛罵一番,他也想不出其他辦法,只好聽之任之。

叛逃的部落受到拓跋度的熱情接待,這訊息傳到庫班的陣營中,越來越多的人,抵擋不住這一誘惑,開始進行效仿。

投靠拓跋度的人越來越多,從開始的偷偷摸摸,到最後甚至有些中等部落,當著庫班的面將人帶走。

庫班最初也懲治了一些企圖,逃跑的人,但後來有這種想法的人越來越多,他已經完全控制不住局面了。

境況越來越差,一直跟在庫班身邊的,就幾乎只有庫班自己三花部落的人了,由於連吃敗仗,他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