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博道出了他的故事,在這之前他先從科學的層面闡述了他對靈魂這一虛無存在的一些學術理論。

正如他所說,有些神經生物學科學家認為靈魂是存在的,有些認為是不存在的。

只是我們還沒有掌握如何探知它的方法,張博便是靈魂存在論的支持者和研究者。

他認為生物的意識是由大腦中各神經細胞的狀態組合而成形成的“態”,更準確的說他們認為我們的靈魂就是一堆“態”資料,每一個神經細胞就類似一個儲存單元,它的狀態就是一個資料。

而人的意識,也就是靈魂,便是由人腦中百億個神經細胞的狀態組合共同形成的!

這一理論的支持者為了證明這個假說,利用反證法提出了另一個假說,即如果靈魂是一堆資料的話,那它一定是可以轉移和複製的,只要將大腦中每個神經細胞的狀態都確定下來,再以此去修改另一個大腦中神經細胞的狀態,做一個“貼上複製”,就可以實現靈魂的複製!

張博的研究內容便在於此,他不僅研究靈魂的存在性,還研究靈魂的可轉移性和可複製性。

該項研究內容不僅對生物學有重大意義,對人類醫學的意義更是不可限量。

但是以上的這一切都是還是假想,還沒有人能夠拿出有利的證據證明它的正確性,擁護這一假說的科學家夜以繼日的研究探索,而張博就是其中之一。

張博從小是個天資聰穎的孩子,學生時代不僅學習成績優異,進入大學後更取得了公費留學深造的機會。

張博在讀書期間就對大腦神經學有著濃厚的興趣,考入大學後更是選擇了這一極具前景的學科。

憑藉著自己的天賦和後天的努力他取得了留學m國深造的機會,在留學期間他主要研究的課題就是證明靈魂移植的可行性。

他的導師漢克是這方面的專家,曾經在世界範圍內引起轟動的“換頭”手術便是他的傑作。

張博也參與了其中,在裡面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深得漢克的欣賞,經常帶他出席各種學術研討會。

但讀博期間,張博在學術上的研究遇到了一些瓶頸,馬上就要面臨畢業考核的他卻沒有什麼像樣的學術成果發表,這讓他一籌莫展,若再無建樹他將很難順利畢業。

正當張博著急上火之時,他突然接到了一個改變他一生的電話。

電話中是一箇中年男子的聲音,他稱自己是某科技公司的招聘人員,名叫卡特,他表示自己注意張博很久了,對他在換頭手術學術研究上的表現非常欣賞,對他在神經生物學上的研究非常感興趣。

他表示希望張博能夠在暑假期間來他們公司實習,並承諾提供他在實習期間學術研究所需的所有經費支援,若他有所成果,那畢業之時還將得到一份薪水不菲的工作。

正為畢業發愁的張博很心動,尤其是對方承諾支援他實習期間學術研究所需的所有經費,這讓他無法拒絕。

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張博接受了對方的面試邀請,不過令他奇怪的是,面試的地點不是在一家公司,而是在一家咖啡館。

二人見面後也根本不像是在面試,更像是在進行學術交流。

交談之間張博驚訝的發現卡特對靈魂移植學說有著很深刻的見解,並有大量實驗資料作為依據,這些正是他畢業論文所缺少的。

在自己的追問之下,卡特才道出了其中原因,原來他所在的公司是一家人工智慧機器人研發公司,名字叫做“創世紀”,主要是研究物件是新一代人工智慧機器人。

他指出了現在的人工智慧技術是偽智慧,機器完全沒有思考能力,他們的目標就是要製造出真正具有思考能力的機器人!

而實現這個目標就必須要了解大腦的思維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