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葬身海底的生命,那些破碎的家庭,每一個細節都讓他痛心疾首。說到動情處,張老相公的眼眶溼潤了,聲音也有些哽咽:“懇請道長指點迷津,救救那些可憐的百姓。”

道士緩緩睜開眼睛,他的目光深邃如淵,彷彿能看穿世間萬物。他靜靜地看著張老相公,許久之後,長嘆一聲說道:“此乃海龍作祟,其生性暴虐,喜掀風浪。若要平息海患,需以祭品安撫,再設法將其封印。”

張老相公聽到這話,心中一喜,連忙追問方法:“道長,還請您明示,到底該如何準備祭品,又怎樣封印海龍呢?”

道士卻只是輕輕搖頭,臉上露出一絲無奈的神情:“此乃天機,還需你自行探尋,老道出家人不便過多幹涉。世間萬物皆有定數,有些事情,唯有親身經歷,方能領悟。”

張老相公雖有些失望,但他深知道士所言或許自有道理。他再次向道士行禮道謝:“多謝道長告知,晚輩定當竭盡全力。”

離開道觀後,張老相公並沒有立刻下山。他在道觀附近的一塊石頭上坐下,仔細思考著道士的話。他知道,這一路的艱難險阻還在後頭,要找到合適的祭品,還要探尋封印海龍的方法,談何容易?但一想到百姓們受苦的模樣,他救百姓於水火的決心愈發堅定。

他暗自思忖:“祭品要能讓海龍滿意,可這海龍究竟喜歡什麼?封印之法又該從何處找尋?”他回憶起自己翻閱過的古籍,希望能從中找到一些線索。突然,他想起一本古籍中提到過,海中的神獸喜好奇珍異寶和純淨之物。或許,祭品可以從這方面著手。

至於封印之法,他決定先回到縣城,召集那些有學識的人一起研究。眾人拾柴火焰高,他相信,只要大家齊心協力,一定能找到辦法。

休息片刻後,張老相公站起身來,拍了拍身上的塵土,邁著堅定的步伐向山下走去。他知道,真正的挑戰才剛剛開始,但他已經做好了準備,無論前方等待他的是什麼,他都不會放棄。

祭禮籌備,赤誠守願

張老相公拖著略顯疲憊卻依舊堅定的步伐回到縣城,還來不及撣去身上的塵土,便馬不停蹄地著手籌備祭海之事。他深知,每耽擱一刻,百姓就多一分危險,海患不除,縣城永無寧日。

稍作休整後,張老相公即刻差人向縣城裡的鄉紳富戶送去請帖,邀他們至家中一聚。第二日,眾人陸續到來,寬敞的廳堂很快便坐滿了人。這些鄉紳富戶平日裡養尊處優,衣著光鮮亮麗,此刻卻都帶著幾分好奇與疑惑,交頭接耳地猜測著張老相公此番召集的意圖。

張老相公見人已到齊,清了清嗓子,神色凝重地站起身來。他先是向眾人行了一禮,而後言辭懇切地說道:“諸位,今日邀大家前來,是為了咱們縣城深受其害的海患之事。想必大家也都清楚,這些年海難頻發,無數百姓葬身海底,無數家庭支離破碎。”說到此處,他的聲音微微顫抖,眼中滿是悲慼。

接著,張老相公詳細講述了自己前往深山,尋找隱居道士的經歷,以及道士所言海龍作祟之事。他的講述生動而詳實,眾人聽得聚精會神,臉上的表情也從最初的疑惑逐漸轉為震驚與擔憂。

“如今,唯有按照道士所言,籌備祭禮,以祭品安撫海龍,再設法將其封印,方能平息海患,保我百姓平安。”張老相公的目光緩緩掃過眾人,眼中滿是期待,“此事關乎全縣百姓生死存亡,還望諸位能伸出援手,出錢出力。”

眾人聽後,一時陷入了沉默。片刻後,一位穿著錦緞長袍的中年鄉紳率先開口:“張老,您說的這些,實在太過離奇。這海龍之說,是否屬實,還未可知。貿然籌備祭禮,耗費大量錢財,萬一……”他的話還未說完,便被另一位鬍鬚花白的老者打斷:“話不能這麼說,海患如此嚴重,我們總得試試。張老一生為百姓著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