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朝堂之上,李逸據理力爭,陳述他們在邊境的戰功以及對國家的忠心。但奸臣們卻百般刁難,故意扭曲他的話語,試圖激怒皇帝。他們陰陽怪氣地說道:“李將軍口口聲聲說忠心耿耿,可這兵權在握,誰能保證沒有異心?”

皇帝年幼,被奸臣們的話語所迷惑,對李逸的解釋半信半疑。就在這時,一位曾經受過李逸恩惠的老臣挺身而出,為李逸擔保,細數他的功績和忠誠。老臣聲淚俱下,回憶起李逸在戰場上的英勇無畏和對百姓的關愛,懇請皇帝明察。

在老臣的勸說下,皇帝的態度稍有緩和。但奸臣們不甘心就此罷休,他們又提出要李逸交出兵權,以證明他的忠心。李逸深知兵權一旦交出,邊境和曹操都將陷入危險之中。正在他猶豫之時,京城中突然傳出謠言,說李逸在暗中謀劃篡位。這一謠言瞬間讓京城陷入了恐慌,百姓們人心惶惶。一些不明真相的民眾甚至在街頭對李逸的軍隊指指點點。

李逸意識到,這是奸臣們的又一陰謀,目的就是要徹底打倒他。在這危急關頭,李逸的部下在京城外悄悄集結,準備隨時接應他。而李逸也決定不再坐以待斃,他秘密聯絡了一些正直的大臣,準備在關鍵時刻揭露奸臣們的罪行。

就在一場宮廷爭鬥即將爆發之時,邊境傳來急報,說遊牧民族再次集結大軍,準備反撲。這次他們不僅兵力眾多,而且還聯合了其他部落,來勢洶洶。

訊息傳到京城,朝廷上下一片譁然。奸臣們趁機再次向皇帝進讒言,說這都是因為李逸和曹操得罪了遊牧民族,才導致他們再次入侵。皇帝一時不知所措,陷入了深深的憂慮之中。

而李逸深知邊境的危機刻不容緩,他當機立斷,決定不顧奸臣的阻攔,立刻返回邊境抵禦外敵。

李逸決定立刻返回邊境的訊息不脛而走,奸臣們豈能放過這個阻攔他的機會。

他們在李逸出城的必經之路上設下重重關卡,以各種理由拖延李逸的行程。李逸心急如焚,與守關計程車兵據理力爭,但對方卻堅決不放行。守關將領皮笑肉不笑地說道:“李將軍,沒有上頭的命令,您可不能過去,這是規矩,咱也沒辦法不是?”李逸怒目而視,大聲喝道:“邊境戰事緊急,你們這般阻攔,是何居心!”

就在僵持不下之時,李逸的一位親信悄悄潛入城中,找到了之前與李逸秘密聯絡的正直大臣。這些大臣在朝堂上據理力爭,痛斥奸臣們的自私和短視,強調邊境安危關係到國家存亡。一位大臣慷慨激昂地說道:“如今邊境危在旦夕,若不放李將軍前去,一旦邊境失守,國將不國,屆時爾等又將何去何從?”

皇帝在大臣們的勸說下,終於下令放行李逸。李逸帶著軍隊快馬加鞭,日夜兼程趕赴邊境。途中,不少士兵因過度勞累和飢餓而倒下,但他們依然咬緊牙關堅持前行。

然而,由於耽擱了不少時間,當李逸抵達邊境時,遊牧民族已經發動了多次進攻,曹操的軍隊苦苦支撐,傷亡慘重。城牆多處破損,士兵們滿臉疲憊和血跡。

李逸迅速投入戰鬥,他身先士卒,衝鋒陷陣,極大地鼓舞了士氣。但遊牧民族這次準備充分,戰術精妙,他們採用迂迴包抄的戰術,讓曹操和李逸的軍隊防不勝防。

戰場上,硝煙瀰漫,殺聲震天。李逸指揮著士兵們奮勇抵抗,但敵軍的攻勢一波接著一波,彷彿永無止境。李逸的戰馬都已累倒,他徒步殺敵,身上多處負傷。

就在局勢萬分危急的時刻,李逸突然發現了敵軍的糧草營地。他心生一計,決定派出一支奇兵,偷襲敵軍的糧草。這支奇兵由他最信任的副將帶領,他們喬裝打扮,繞開敵軍的巡邏隊。

可在接近糧草營地時,還是被敵軍發現,雙方展開了一場激烈的廝殺。奇兵們拼死作戰,終於在付出慘重代價後,成功點燃了敵軍的糧草。糧草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