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孫權重振旗鼓(第2/3頁)
章節報錯
的一名謀士提出了一個冒險的計劃:趁曹操放鬆警惕,夜襲許昌城。孫權猶豫再三,最終決定冒險一試。他對將士們說道:“此乃背水一戰,若成功,尚有一線生機,若失敗,吾等將萬劫不復。”
是夜,孫權親自率領一隊精兵,悄悄向許昌城進發。為了避免發出聲響,他們甚至連馬蹄都包裹了起來。
然而,曹操早有防備。當孫權的軍隊接近城門時,城牆上突然火把通明,曹軍萬箭齊發。箭雨如蝗,孫權計程車兵紛紛中箭倒下。一名年輕計程車兵看著身邊的戰友一個個倒下,驚恐地瞪大了眼睛,卻被一箭射中咽喉,倒地身亡。
孫權的軍隊瞬間陷入了困境,傷亡慘重。孫權在親信的保護下,拼死殺出重圍。他的戰馬也中箭倒地,孫權不得不徒步逃亡。
這次失敗讓孫權元氣大傷,他的軍隊士氣低落,逃兵越來越多。一些士兵甚至在夜間偷偷溜走,回到家鄉。
而曹操則抓住這個機會,發動全面進攻。
戰場上,喊殺聲震天,曹軍如猛虎下山,孫權的軍隊節節敗退。一名孫權的將領被曹軍包圍,他奮力抵抗,最終寡不敵眾,戰死沙場。他的屍體被曹軍的馬蹄踐踏,慘不忍睹。
孫權望著潰敗的軍隊,心如死灰。他知道,這場戰爭自己已經輸了。但他不甘心就這樣認輸,帶著殘部拼死抵抗。他揮舞著長劍,親自衝向曹軍,身上多處受傷。
就在這千鈞一髮之際,突然傳來訊息,孫權的後方出現了叛亂。原來,一些地方勢力趁孫權出征,起兵造反,企圖奪取政權。
孫權無奈之下,只能下令撤退,帶著無盡的遺憾和不甘離開了戰場。他回首望著這片硝煙瀰漫的土地,心中暗暗發誓:“曹操,此仇不報,我孫權誓不為人!”
孫權率領殘軍撤退,一路上士兵們疲憊不堪,士氣低落。
回到營地後,孫權得知後方叛亂的局勢愈發嚴重,幾個城池已經被叛軍佔領。孫權心急如焚,立刻召集將領們商議對策。
一名將領建議:“主公,此刻我們兵力不足,應當先與曹操求和,集中力量平定叛亂。”
另一名將領卻堅決反對:“求和乃恥辱之舉,會讓主公威名掃地。況且曹操此人奸詐無比,未必會答應。”
孫權陷入了深深的糾結之中,最終,他決定先派使者與曹操試探求和的可能性。
曹操收到孫權的求和信後,在營帳中與謀士們商議。
郭嘉說道:“孫權此時求和,定是迫於無奈。但若是答應,恐其日後東山再起。”
程昱則認為:“可暫時接受求和,讓孫權忙於平叛,我們則可藉機休整,壯大實力。待其平叛之後,我們再尋機而動。”
曹操權衡利弊後,決定回覆孫權,提出苛刻的條件,讓他割讓城池並送上大量財物,還要孫權的長子為人質。
孫權看到曹操的回覆,憤怒不已,將信件狠狠摔在地上:“曹操欺人太甚!”但為了大局,他不得不考慮答應曹操的要求。
就在孫權猶豫不決之時,叛亂的勢力卻越發猖獗,他們開始聯合起來,對孫權的軍隊發起攻擊。
孫權的軍隊在平叛的過程中遭遇了多次挫折,損失慘重。一名忠心耿耿的老將為了保護孫權,被叛軍的流矢射中,臨終前還緊緊握著孫權的手:“主公,一定要保住江東……”
這時,孫權軍中一位名叫呂蒙的將領站了出來,他向孫權獻策,提出了一個巧妙的平叛計劃。他建議利用叛軍內部的矛盾,分化他們,然後逐個擊破。
孫權決定採納呂蒙的計劃,集中兵力對叛軍的一處重要據點發起突襲。
在戰鬥中,呂蒙身先士卒,奮勇殺敵,士兵們受到鼓舞,士氣大振。但叛軍也拼死抵抗,戰鬥進行得異常激烈。一名年輕計程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