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孫權結盟(第2/3頁)
章節報錯
拋棄他,背起他艱難地跟上了隊伍。
曹彰一路高歌猛進,絲毫沒有察覺陸遜的行動。他自信滿滿地對部下說:“東吳剛遭洪災,兵力疲弱,此次定能一舉破敵。”
當他發現糧草遲遲未到,才意識到情況不妙。此時,前方又傳來東吳守軍頑強抵抗的訊息,曹彰的軍隊陷入了困境。
而在東吳境內,百姓們也紛紛行動起來,為前線的將士們送衣送糧。一位老婦人將家中僅有的幾隻雞宰殺,送到軍營,讓將士們補充營養。一位年輕的姑娘則組織村裡的婦女為士兵們縫製新衣。
孫權親自到前線督戰,鼓舞士氣。他對將士們說:“吾與諸君共生死,定要將曹軍擊退!”
在孫權的激勵下,東吳將士們愈戰愈勇。一名小將在戰鬥中身負重傷,仍堅持殺敵,最終倒在了戰場上。
陸遜成功截斷曹彰的糧草後,迅速回師,與正面的守軍形成前後夾擊之勢。
曹彰奮力抵抗,但無奈糧草匱乏,士兵們士氣低落。他的一名親信勸他撤退,曹彰卻不甘心,親自衝鋒陷陣,卻不幸中箭。
最終,曹彰不得不下令撤退。
曹操得知曹彰戰敗,大怒不已。但此時,他的後方又出現了叛亂,原來是一些被曹操打壓的勢力趁機聯合起來反抗。
曹操不得不分兵去鎮壓。他對身邊的謀士抱怨道:“吾本欲一舉拿下東吳,卻不想後院起火。”
孫權趁此機會,抓緊時間休整軍隊,恢復國力。同時,他繼續加強與劉備的聯盟,以防曹操再次來犯。
他派出使者帶著珍貴的禮物前往蜀地,劉備熱情地接待了使者,並表示會全力支援東吳。
經過這一番波折,東吳在三國鼎立的局勢中,暫時穩住了陣腳,但孫權清楚,未來的路依舊充滿挑戰。他望著遠方,心中暗暗謀劃著東吳的未來。
在東吳局勢稍穩之際,孫權並沒有絲毫的鬆懈。他深知,要想在這亂世中長久立足,必須進一步增強自身的實力。
孫權開始大力發展國內的工商業。他鼓勵商人進行海外貿易,與遙遠的國度建立聯絡,引進先進的技術和珍稀的物資。一位富有冒險精神的商人,歷經千難萬險,從海外帶回了一種新型的灌溉工具,大大提高了農田的灌溉效率。但在推廣這種工具的過程中,遇到了一些保守勢力的阻撓,他們認為新工具會破壞傳統的農耕方式。孫權親自出面,向百姓們解釋新工具的好處,才逐漸消除了大家的顧慮。
同時,孫權還注重文化教育的推廣。他在各地開辦學府,聘請知名的學者講學,培養了大批的人才。其中有一位年輕的學子,憑藉著自己的聰明才智和刻苦鑽研,提出了一系列創新的治國理念,得到了孫權的賞識和重用。然而,這位學子卻遭到了一些嫉妒他的官員的排擠和打壓,甚至有人誣陷他貪汙受賄。孫權經過仔細調查,識破了陰謀,嚴懲了那些陷害學子的官員。
然而,曹操在平定後方叛亂後,並未放棄對東吳的覬覦。他派出細作潛入東吳,試圖收集情報,破壞東吳的穩定。
一次,細作在一家酒館中與人交談時,無意間暴露了身份。酒館老闆機智地將其穩住,並悄悄通知了官府。但在官府來人之前,細作察覺到了危險,企圖逃跑。一位路過的壯士挺身而出,與細作展開搏鬥,最終協助官府成功抓獲了細作。
孫權得知此事後,下令加強邊境和城池的守衛,嚴查來往人員。但仍有一些細作成功逃脫,將部分情報傳遞給了曹操。
曹操根據這些情報,重新調整了戰略,準備再次對東吳發動進攻。
這一次,曹操派出了司馬懿領軍。司馬懿心思縝密,用兵謹慎,給東吳帶來了巨大的壓力。
在前線,東吳將士們拼死抵抗。一位將領在戰鬥中失去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