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城破(第2/3頁)
章節報錯
道路旁,躺滿了倒斃的衣衫襤褸的流民。但凡見者,無不落淚。陳琦知道董卓殘暴,但沒有想到董卓軍會殘暴成這個樣子。
火燒洛陽的事不但沒能阻止,反而提前發生了。陳琦真的怒了,這簡直比鬼子進村都要悲慘,真的是燒光、殺光、搶光的三光政策。
許攸道:“這……董卓匹夫,他怎麼敢!他怎麼敢!”
陳琦道:“董卓,獨夫耳,他還有什麼是不敢做的?他連夜宿龍床這樣悖逆的事都敢做,如今只是屠殺一些他眼中所謂的屁民,豈不是很正常的麼?”
審配道:“可,百姓是國家的基石,沒有百姓,強大國家只不過是空中樓閣,鏡花水月而已。”
陳琦笑道:“你們這話就該對董卓去說,不該對著我說。在我的領內,可會有發生這類事件麼?沒有吧?”
郭嘉道:“主公,你可不該在這種時候笑,那些文官可憋著想要參您一本呢。”
陳琦道:“什麼?難道別人家死人了,就要把自己的笑容也關起來?這是哪家的霸王法律條款?完全就不合理嗎!這樣的條款一定要廢除了,讓笑容回到百姓的臉上,這才是一個好君王應該做的事啊。”
郭嘉道:“您說得沒錯,可言官不會因為這些就不參您,這對您得名聲有損害啊。”
陳琦怒道:“誰參的我,我一定會找出來,然後讓他在民間好好享受一下民間的生活。一天到晚沒事找事,這樣的的傢伙,就不配在朝中做官!”
郭嘉還要說話,陳琦道:“寧教天下人負我,我必不負天下人!”
荀彧心道:“這話和曹孟德常說的很像啊,不過曹孟德常說的是:寧教我負天下人,莫教天下人負我。這完全就是兩個不同的意思啊。看來這個陳琦倒是真的一心為民的好官啊。“
董卓大軍逶迤而行,許多文官也被裹挾在隊伍中,和難民一起被迫往長安遷徙。獻帝劉協看著逐漸遠去的故都洛陽,心中百感交集,不由得嘆道:別了,洛水河畔的美麗的牡丹花,別了,東都。
牛輔、胡軫且行且作惡,洛陽凡富裕之家,無憂不被抄沒的,不單是平民百姓,只要是家裡有些錢資的,可以說,要麼人被殺了,家資悉數充公;要麼貌美的女子被搶掠了,關進了眉塢要塞。大學士蔡邕也被裹挾著,混夾在人群之中,正在向前緩行。忽然,大地震顫,猶如雷霆般的轟鳴聲由遠及近地傳了過來。
董卓到底是行伍出身,立即聽出了原委:”長戈兵準備迎敵,這是陳琦軍偷襲!“
其實,這哪裡是陳琦軍?陳琦此時正在救援洛陽災民,哪裡顧及得了這裡?這是那一個諸侯,書中交代,這個將軍不是別人,正是烏程侯、長沙太守孫堅。
孫堅,字文臺,漢末揚州吳郡富春縣人氏(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陽區)。孫堅家境貧寒,祖上以種瓜為生。他之所以登上漢末政治舞臺,得益於十七歲時在錢塘岸邊的一次神勇表現。當時,孫堅與父親一起乘船來到錢唐,遇上了海賊胡玉等人在此搶劫。孫堅提刀上岸,斬殺一名海賊,從此名揚當地,並得到州府的賞識,被委以代理縣尉的職務,負責巡行境內,緝拿盜賊。
雖然縣尉不過是秩比二百石至四百石的低階職務,代理縣尉的秩比更低,但對於年少的孫堅而言,卻是一個巨大的收穫。從此,孫堅得以在這個崗位上施展自己的才能。數年後,孫堅正式成為朝廷官吏,被任命為吳郡司馬一職。郡司馬並非州郡的常設職位,屬於臨時任命,其職責為執掌州郡兵馬平定叛亂,俸祿與縣尉大體一致,在二百石至四百石之間。
孫堅就任郡司馬不久,會稽人許昌發動叛亂,孫堅奉命平叛。在此期間,孫堅招募了一千多名青壯,與州郡兵馬一起參加戰鬥,很快殲滅了許昌等人,他也因此得到時任揚州刺史臧旻的賞識,被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