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又把呂布給招出來了(第3/4頁)
章節報錯
好,他們對東漢末年,三國時期的謀士,那是相當推崇的。畢竟那個時候的謀士都是會武功的。君子六藝:禮、樂、射、御、書、數,東漢末年三國時期的謀士基本上會上很多。東吳大都督周瑜,按理說他也是一個文士,可他佩劍。
周瑜和諸葛亮是完全兩種型別的謀士,周瑜喜歡佩劍,諸葛孔明卻喜歡裝比,寒冬臘月還拿把扇子在那扇啊扇,想問你一句,你大冬天的,你不冷嗎?
可後來想明白了,諸葛亮呆的那地方是啥地方?四川呀!古益州啊!那地方可是被稱為火爐的。所以諸葛亮冬天拿把扇子在那扇涼風,太正常不過了,誰讓四川盆地那熱呢?
都說諸葛亮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其實吧,這傢伙就是熱死的。諸葛亮是山東琅琊人,山東按地理位置應該屬於北方了吧?北方人應該是怕熱的吧,所以到了四川那地方就水土不服,然後就死了。
當然,諸葛亮為了劉備統一中國,出力那是肯定的,畢竟四川那裡的老軍閥,對於劉備不服氣的人,還是大有人在。雍凱也好,孟獲也罷,加上還有曹丕,曹叡的不斷進攻,要說是累死,其實也沒錯。畢竟四川那地方人口有限,加上之前的夷陵之戰,劉備最精銳的七十萬大軍全被陸遜一把火給燒了個乾乾淨淨。劉備自己也因此自責而死。
說到底,主要責任還是劉備不相信趙雲。劉備要是力主趙雲做荊州守將,就憑趙雲長坂坡七進七出,殺的曹軍心驚膽戰,孫權未必有膽子,敢在暗中搗鬼。
想當初,趙雲保著劉備到吳郡去娶孫尚香,賈華早就想在酒宴席上殺了劉備,孫權也想早點解決問題。可他看到劉備身邊跟的是趙雲,覺得身邊的這些人打不過,只好放棄了這個決定。
由此可見,孫權對趙雲那是有忌憚的。可對於關羽呢?對於將門出身的孫權來說,這不就是一個販棗的嗎?一個做小生意的,能有什麼本事?
你看看劉備自己一個賣草鞋的,關羽一個賣棗的,張飛一個賣賤肉(豬肉)的,所謂的武藝高強,那不就是被人哄出來的嗎?
事實證明,孫權的眼光是毒辣的,關羽剛愎自用,又不會做人。孫權找他結親,他罵孫權的兒子是犬子,說自己女兒是虎女。這不就間接說孫權是狗嗎?孫權又是一個年輕人,這事他能忍?
所以荊州丟了,關羽死了。關羽一死,張飛的毛病也暴露出來了。鞭撻士兵,結果死在了自己手下大將的手裡。這才使得劉備發動了夷陵戰爭。
劉備也不想想,這個時候的法正已經病入膏肓,龐統早亡,諸葛亮又忙著整合益州、南中的勢力。身邊也沒有一個人可以做劉備的謀士,出主意的一個都沒有。
又加上自己小舅子糜芳之前的反水,怒火中燒的劉備,早就冷靜不下來了。
孫權呢?放長線釣大魚,一開始丟了很多郡縣給劉備,讓劉備覺得自己很輕鬆就可以拿下東吳。更是對陸遜這樣一個年輕的謀士嗤之以鼻,他原話是這樣說的“朕用兵老矣,豈反不如一黃口孺子耶?”
而這往往是兵家大忌。俗話說戰略上要藐視敵人,戰術上卻要重視敵人,可劉備不知道呀,這才造成了夷陵大敗,千古基業毀於一旦。
如果沒有這夷陵之戰,三國時期,最終能夠被誰統一天下還不知道呢?最可惜的是那個叫黃權的。楊琮以前在看書的時候,就覺得黃權看出了陸遜的計謀,也直接勸過劉備,結果劉備沒有聽勸。發誓一定要殺了孫權,為自己倆弟弟報仇。結果仇沒報了,自己倒是跟著倆弟弟走了。
夷陵之敗後,黃權心灰意冷,歸途又被東吳軍隊阻隔,想回到蜀地又回不去,又不想為孫權效力,直接跑到許都為曹魏效力去了。
同時的魏國皇帝曹丕對黃權非常的不信任:“你放棄叛逆前來歸順,是想效仿陳平、韓信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