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也不理解自己對自己不滿。

他的行為雖然受到一些儒家的影響,但其實也能看見別人的身影。

作為嬴政的長子,肯定不會只有儒家在教育他,嬴政也會讓別人教育他。

因此扶蘇受了很多的教育,他受了很多人的影響,但他沒有失去自我,反而凝聚出了一個新的自我,有了自己的政治理解。

但他的政治理解與嬴政相反,兩人就是走在了兩條道路上,因此必然發生矛盾,這也就導致扶蘇被髮配邊疆。

當扶蘇看到嬴政的遺詔的時候,劉邦相信扶蘇是崩潰的。

他已經夠努力了,他已經獲得很多人的認可了,他想要讓自己的父親認可自己,可是等來的卻是賜死他的遺詔。

扶蘇太累了,他的壓力太大了,他想要坐下,躺下,死亡成為了他唯一解脫的辦法。

他沒有了反抗的想法,他活著已經沒有意義了,最後他選擇了從容赴死。

之後蒙恬因為扶蘇的死亡,認為這則訊息是真的,他證明了自己的忠心,同樣死去了。

到了這一世,知曉了未來訊息的嬴政沒有選擇讓扶蘇走自己的路,選擇強行將路掰正,讓扶蘇走一條嬴政認可的路。

扶蘇這一世沒有選擇停下,倒下,或許其中也有嬴政的佈置,他選擇繼續承擔壓力,活下去,進入了一間嬴政早已準備好的房間。

,!

想到這裡,劉邦嘆了一口氣,他拍了拍扶蘇的肩膀,“賢侄啊,不要活得太累了。”

扶蘇微微一愣,他聽出了劉邦的語氣……好像是在關心自己。

扶蘇只覺得心頭一暖,他也聽出了劉邦的想法,對方認為他選擇了進入房間,走那條自己父親選擇的路。

可是儒家說過,“君子當自強不息。”

他扶蘇自然不可以倒下,也還不能倒下,為了大秦,作為長公子的他絕不能倒下。

他知道他的父親還活著,只要對方還活一日,那麼大秦就輪不到他的手中,大秦只會按照對方的意願執行。

父親的殘暴這一次變得更加強大,所以他更加不能倒下,他要推動父親的殘暴推向敵人,保衛大秦。

上一世勸諫自己的父親,這一世看見了大秦的結局,他不想讓大秦風雨漂泊下去,他選擇與父親統一戰線,一切為了大秦。

只不過這一次他是融合了父親給他的路,那座最終的房間,那座囚籠,沒有困住他。

統一戰線歸統一戰線,扶蘇心底裡面自然還是想要得到嬴政的認可,要想得到嬴政這位老皇帝的認可,那他就要成為新的皇帝,大秦的二世。

不過扶蘇心底裡面也有一些危機和不解,嬴政之前可是說過這皇帝位未必要他的後代來繼承,也可以是當日在場的任何人。

按照嬴政的性子,扶蘇很確信這玩意是真的。只是他有些不解,他看不出嬴政的想法。

嬴政要將自己立為始皇帝,後面的皇帝都由他來任命,只不過有時候會有一些過程像是投票一類的。

“家無二主,國無二君”。這種道理嬴政會不懂嗎?

扶蘇不知道的是,嬴政的想法可不止這些。

“家無二主,國無二君”的道理嬴政自然懂,所以所謂的皇帝是他直接任命,這更像是一個職位。

他嬴政還要取消祭天,所有大秦的皇帝都將祭拜他嬴政。從此形成不拜天,只拜始皇帝的流程。

這是嬴政的猖狂,同時也是嬴政為自己後面做的準備。

不過這些現在都不重要,根據自己的記憶和歷史自己的最終對手,最大的對手就是眼前的劉叔。

:()嬴政:這個大秦不正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