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第二層考驗,失敗(第1/4頁)
章節報錯
這當然不是於天寬宏大量心胸開闊的選擇原諒,畢竟這只是正人君子和滿嘴仁義道德的人才會有的度量,現在的於天還遠遠不及。
再說了,當今的世風日下中,就算是一個光頭,在展現自己慈悲為懷的胸襟的時候,也要看你給佛祖的供奉誠不誠心,更何況是讓無私奉獻的於天。
只能夠說,美好社會給予他的價值觀太過於根深蒂固,什麼聖人之道,天下大同之心,虛情假意的偽善,表裡不一的做作,奴性,連同他此時表現出來的大度,仁慈,已經纏繞進他的軀幹,變成了一種虛偽,一種無度,一種沒有下限的原則。
從他的靈魂當中生長出來,非一死不得已解脫和自由。
因為他自始至終並且到現在還荒謬的認為,人是可以改變的。
既然有人變壞,那肯定會有人變好,只要有一些沉重的東西觸動他心底最深處,只要環境給予他多一些寬容,只要我們能夠以誠待人,定能夠以誠感人,甚至改人。
所以,即使於天受到了一些委屈,心中的善良也願意為之承受,只要這樣是值得的,只要這樣的做法能夠換得他人對生命的重新審視和思量,對生命的重新定義和珍重,能換得他的浪子回頭,也未嘗不可。
“謝謝,謝…謝謝大爺…”
剛開始諸葛議以為自己聽錯了,在聽到大赦令的時候,還擔驚受怕的抬眼看了於天一眼,確認並不是對方欲擒故縱的羞辱把戲之後,諸葛議也不管那麼多,如釋重負中直接連滾帶爬跌跌撞撞向著山林間跑去,生怕再遲一點於天會突然的改變主意。
當看到諸葛議那狼狽不堪的逃竄,於天徹底的鬆了口氣,更加篤定自己的所作所為是一件正確的事情。
不過,一直打量著諸葛議的背影消失在山林當中,隨著一陣淒涼的風吹過,於天自身帶上了一種悵然若失的落寞和一種不知道從何而起又難以排遣的憂愁和苦悶。
人們陷入苦難和憂愁的主要矛盾就在於自己想要完成一件事情和這件事情無法如願之間的矛盾。
就像孩子和家長之間的矛盾在於孩子對於經濟文化發展的需求同家長給予的經濟文化不能滿足其需求之間的矛盾。
但在這裡,於天想要殺死諸葛議的話,簡直是輕而易舉,所以不是這個矛盾。歸結到底,還是心中這個所謂的理的矛盾。
人活著,除了維持自己本身活著的狀態外,就是為這個理,或者這口氣。
尤其在美好的社會,人們為維持本身的吃喝所花費的時間相對減少,在更多的空閒當中,這種理和氣,就會佔據我們無聊人生的更多時間。
你會看到人們爭吵的頻率更多,吃飽了撐得的荒唐事情更多,甚至相對行駛的兩輛車,互不相讓的慪氣時間更多,我有更多的時間,就是為了出自己這口氣,然後氣你。
空閒時間一多,難免會亂,所以就會想方設法的讓青年去學習一些無用的知識,讓他們為了一點分數埋頭苦幹,學習八股文,從而有更少的時間惹是生非。
會讓人們養成惰性,懶得大費周章,嘴裡總唸叨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看一些無腦的電視劇情去腐化自己的思想,去宣揚大機率能夠存活的從眾,去恐嚇怕死而彰顯生命的尊貴稀有。
當然也是科技帶動的機會優勢,使得人們對理和氣的追求,更加的得寸進尺和貪婪無度。
就是這個幾乎佔據於天18年生命存活的理,整天的張嘴就來,生命至上的說教,讓他在這裡,即便是面對一個讓他憤慨的甚至想要殺死的人,都有著足夠的仁慈,足夠的寬容,或者說足夠的懦弱,足夠的遷就退縮,來原諒他。
但現在,於天明顯對這個理,產生了懷疑。
他在看著諸葛議逃離的背影的時候,也有著寬慰的放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