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的建議十分讚賞。

就在曹操大軍即將開拔之際,孫權那邊傳來訊息,周瑜已率領大軍進攻淮南。

滿寵緊急向曹操求援。曹操眉頭緊皺,陷入兩難。若回師救援淮南,益州的計劃將功虧一簣;若繼續進攻益州,淮南一旦失守,江東勢力必將進一步壯大。

思索良久,曹操決定兵分兩路,派曹洪率領部分兵力回援淮南,自己則繼續按原計劃進軍益州。

曹洪領命,馬不停蹄地奔赴淮南。抵達前線後,他迅速與滿寵會合,分析戰場形勢。

面對周瑜的江東水軍,曹洪深知不可硬拼,於是在淮河沿岸加固防線,深挖壕溝,增設鹿角拒馬,試圖以堅固防禦消耗江東軍的銳氣。

周瑜見曹軍防守嚴密,強攻難以奏效,便與呂蒙商議計策。

呂蒙建議:“我們可派出小股精銳部隊,佯裝從側翼偷襲,引曹洪分兵救援,再集中主力攻擊其薄弱之處。”

周瑜點頭贊同,依計而行。曹洪果然中計,派出一支人馬前去堵截,卻不想正中周瑜下懷。

江東軍主力趁虛而入,在淮河岸邊展開一場激烈廝殺。一時間,喊殺聲震天,刀光劍影閃爍,江水都被鮮血染紅。

,!

曹操這邊,率領大軍繼續向益州進發。一路上,他依郭嘉之計,散佈假訊息,時而說大軍將直取漢中,時而又揚言要繞道偷襲上庸。

張羽得知訊息後,一時摸不清曹操的真實意圖,只能謹慎應對,將漢中的兵力調配得更加緊湊,同時催促張繡和張遼儘快拿下成都,以穩定後方局勢。

張繡和張遼在距離成都不足五十里處紮營,準備發起最後的攻城之戰。劉璋得知訊息後,嚇得癱倒在地。

此時,益州的一位老將黃權挺身而出,他向劉璋請命,願出城與張繡一戰,哪怕戰死也要為益州爭取一線生機。

劉璋無奈之下,只好應允。黃權點齊兵馬,開城而出,與張繡的軍隊在城外展開激戰。

黃權雖年事已高,但武藝高強,作戰經驗豐富,一時間竟與張繡打得難解難分。

張羽在漢中,收到張繡與黃權交戰的訊息後,意識到成都之戰已到關鍵時刻。他決定親率一支精銳部隊,前往支援張繡,務必在曹操大軍到來之前拿下成都。張羽留下呂布繼續鎮守漢中,自己則披掛上陣,率領大軍向成都奔去。

曹操在進軍益州的途中,也收到了淮南戰場的戰報。得知曹洪中計,局勢吃緊,他心急如焚。但此時退兵已來不及,他只能寄希望於曹洪能夠堅守住防線,等待自己平定益州後再回師救援。

而孫權這邊,得知曹操並未因淮南戰事退兵,反而繼續向益州進軍,心中暗自佩服曹操的決心和魄力。他下令周瑜加大進攻力度,務必在曹操拿下益州之前拿下淮南。

在淮南戰場上,江東軍趁曹軍分兵之機,攻勢如潮。

呂蒙親自率領精銳士卒,手持長刀盾牌,衝破曹軍防線。

曹洪與滿寵在亂軍之中奮力抵抗,一邊收攏敗退計程車兵,一邊組織反擊。曹洪殺得眼紅,單槍匹馬衝入江東軍陣中,如猛虎下山般勇猛,一時間竟也讓江東軍的攻勢為之一滯。

成都城外,黃權與張繡殺得難解難分,雙方士兵也都殺紅了眼。

張遼望著眼前的局勢,心急如焚。他深知若是這般拖延下去,己方的優勢將會逐漸喪失,甚至可能陷入絕境。於是,他眉頭緊蹙,苦思冥想之下,一條妙計湧上心頭。

張遼不動聲色地集結了一支精悍的輕騎兵部隊,悄無聲息地迂迴到了黃權大軍的後方。這支輕騎如同鬼魅一般,迅速穿行,沒有引起敵軍絲毫的察覺。

待到時機成熟,張遼一聲令下,輕騎們猶如猛虎下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向黃權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