覷之心,起身向賈詡深施一禮,“還請文和救我。”

賈詡說:“主公何必擔心。

以詡之見,袁紹若絕主公糧道,也不可能派出大軍。主公只需選一心腹之人,駐守於梅山,便可以使糧道不絕。”

梅山,位於今鄭州市西南26公里處,清朝時曾被稱之為鄭州八景之一。

由許都運糧至官渡,梅山是必經之路,同時也是最容易遭遇伏擊的地點……

曹***不由得眼睛一亮,連連點頭。

“文和以為,何人可以駐守梅山?”

“此人需膽大心細,有應變之能;而且,這個人需得到仲德所認可,否則未必能得到足夠支援;其三,這個人還要被主公所信任。詡觀主公麾下,能勝任此事者,非海西鄧叔孫不可。”

“哦?”

“我聽說,鄧叔孫當初匹馬定海西,更使海西成為淮北富庶之地。

其內弟曹朋,亦主公所鍾愛。本來,我想***曹友學,可後來一想,他雖然能幹,可年紀必經有些小。此事關係重大,只怕未必能得人信服。不過鄧叔孫,倒也是一個極佳的人選。”

曹***有些意動,但又有些猶豫。

鄧稷在海西做的不錯,而且屯田成績出眾。

曹***本已準備,來年在淮南開始推行屯田政策,到時候讓鄧稷執掌兩淮屯田。

同時,曹***心裡又存了一樁顧慮。算算時間,鄧稷在建安二年秋入主海西,如今馬上就要建安五年。鄧稷在兩淮的聲望,越來越高,曹***也有一些顧忌。這時候,把鄧稷從海西抽調出來,無疑是最好的機會;可如果抽調了鄧稷,誰來繼續屯田大計?這也是一個問題……

送走了賈詡之後,曹***在屋中徘徊。

片刻後,他突然停下腳步,“君明!”

“在!”

“立刻派人趕往譙縣,讓友學即刻返回。”

“喏!”

要說對海西的瞭解,恐怕沒有人比曹朋更清楚。

曹***覺得,這個時候他應該問一下曹朋的意見。至於歸宗認祖,有曹汲留在譙縣即可……

————————————————————————————

建安四年十二月,江東發生了一樁大事。

吳侯孫策,屯兵彭澤。

在渡河準備前往柴桑,與周瑜相會的途中,遭遇數十名刺客伏擊。彭澤屬豫章,是孫策治下。

自孫策平定了江東六郡以來,治安狀況一直良好,可謂是盜匪絕跡。

加之柴桑是東吳水軍駐地,所以更加安全。而孫策呢,有萬夫不擋之勇,武藝高強。故而他並沒有太過於在意,只帶了幾十個親隨出發。不成想,對方竟持有邊軍弓弩,數十人同時放箭,而後一擁而上。這些人顯然都不是等閒之輩,武藝同樣不俗,更兼個個爭先,悍不畏死。

孫策雖勇,卻因身中數箭,傷勢嚴重。

但即便如此,孫策仍斬殺二十餘人,最終不支倒地。

幸好周瑜得到訊息,及時趕來援救,才算是將孫策搶了回來。

不過搶回來時,孫策已奄奄一息……

經大夫診治,孫策所重箭矢,皆塗抹劇毒,根本無法救活。周瑜氣得暴跳如雷,可是卻也無可奈何。

十二月初十,孫策死於柴桑,享年二十五歲。

孫郎故,揚州亡……

一時間謠言四起,使得江東子弟,都陷入了惶恐之中。

周瑜護送孫策的屍體返回吳郡之後,與張昭等人商議,決定推出孫策的兄弟孫權繼任吳侯,執掌江東。

同時,又命人向許都報喪,請求由孫權接掌。

不過即便如此,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