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元愷白天在豫州和許州,晚上在亳州和汝州,孫思邈則在徐州。

同時河南刺史按照趙元愷的要求讓各縣衙趕製的防護服和手套也大量的武裝兵士和壯丁。

而四處找的生痘的牛,也大量運往豫州,但經過趙元愷檢查發現大部分並不是生痘,真正生痘的不到十分之一。就算再少,也得想方設法提取牛痘為接觸者預防。

後來,趙元愷又想起孫思邈曾經用患者口中的膿液來預防,而且經過後世檢驗,這種預防方式特別管用,與種牛痘一樣。

於是趙元愷就先捨棄了牛痘預防,直接用了孫思邈的方式。並告訴孫思邈用這種方法去預防天花接觸者。連醫治加死亡,天花患者終於在兩個月之後基本痊癒,而三鸞尋找魊的真身,卻沒有一點動靜。

在徐州一處布莊,老闆姓莫,叫莫言文。也不知是從什麼地方來到此處,一直經營布莊幾十年。

莫老闆平時對人非常好,做人也大方,周圍的鄰居都覺得他是一個非常善良正直的好人。

而布莊裡的生意,他也不是那種斤斤計較的人,每次客人上門,都是滿意而歸,他也是客人眼裡的好商家,仁義的商家。

布莊裡僱的夥計和裁縫也是按時發放酬勞,只會多給不會少予,所以也是有口皆碑,只要想要僱人,大家都是爭著來上工。

如果莫老闆活在當下,那絕對是標榜的力量,當代的楷模,時代的先鋒。而在古代,商人的地位很低,所以即便是如此好的一個商人,也只能是鄰里之間口口相授的好人商人,僅此而已。

就是被大家如此看好的莫老闆,當看著天花患者越來越少,臉上的笑容也是逐日減少,最後整張臉都陰沉沉的。那是憤怒,無法言語的憤怒。

他討厭四處治療病患的趙元愷和孫思邈,他更討厭看到病患越來越少。他喜歡看到滿街都是人心惶惶,喜歡看到因為病患死的人到處都是,越多越好。

但是事情越不喜歡,越會朝著他不喜歡的情況發展。

他恨,他恨趙元愷和孫思邈多管閒事,他要殺死這兩個讓他願望成空的人。

他的臉上已經沒有了平時的和善,更沒有了人畜無害的笑容。現在的他,滿臉仇恨,眼露寒光,處處透著猙獰,似乎全天下都和他有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