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人生並不是一場狂歡,而是一場孤獨的追尋(第1/3頁)
章節報錯
【這是跨越了大半個世紀的國際主義浪漫,從哈瓦那到北京的機票要多少錢呢。一位id叫issya在澳洲的中國博主前往古巴旅行,在夜晚的特立尼達城,路過一扇窗前時,被一個老人久久呼喚,一遍又一遍地叫她chita,在當時的語境中,這句西語可以理解為中國小姑娘的意思,帶有親暱感。】
【可是異國他鄉的夜晚,陌生人的熱情會讓人下意識提高警覺,issya開始選擇忽略並快步走開,可身後的聲音非但沒有減弱,反而愈加強烈和清晰。】
【遲疑片刻的issya最終還是決定回頭,當她再次來到窗前,看到了眼前油畫般的一幕: 一個老人坐在窗臺,手抓著欄杆,身後的冷色調和老人臉上被街燈斜照的暖色光影,形成強烈對比,大大的鼻子就像小王子裡的飛行員。】
【這位老人不太會說英語,手忙腳亂的一通比劃後讓她等等,他說有東西要拿給她看。說完轉身就走進房間,透過窗戶可以看到,老人的屋子裡沒有幾樣像樣的傢俱,除了一張床,一套桌椅外,就是一個放東西的櫃子。他從抽屜裡小心翼翼的找出那泛黃殘腳的證件,燈光反射下可以清晰的看見破損的頁面被精心地用透明膠帶粘在了一起。接過證件的那一刻,博主驚訝地發現,上面居然是中文,封面印的是八一字樣的紅五星。】
【1961年9月至63年2月,這位老人曾在我國航空學校飛行科學習,他是一名飛行員,而且還是冷戰時期在中國學習的飛行。接下來在和博主的交談中,老人努力回想年輕時曾去過的地方,北京、臨汾,並在掌心不斷書寫著那個對他來說意義非凡的數字1961。】
【因為那年他來到了中國,那是他夢開始的年份,老人還向博主展示了一個筆記本,上面全是自己手寫的中文,寫滿了自己,要問陌生中國朋友的話,“你什麼時候回來”,“什麼時候走”,“家裡還好嗎”,“我們回去吧”,“不要害怕”】
【因為時間太晚,博主和老人約好,第二天上午三點在他家繼續聊天,敲門喊dido。在回家的路上,issya博主忍不住流了許久的眼淚淚,也曾自責自己之前對這位老人的忽視,對他的孤獨感到非常無力和心碎。】
【然而到了第二天,面對相似的建築和毫不起眼的門口,issya博主忘記了這位老人的具體地址,最後給周邊的人看了他的照片,才找到了老人的住處,敲門喊dido。】
【木門開啟,老人的一番話讓人心疼,他紅著眼眶,說我一直看著表,三點了,你還沒有來,我以為你再也不會來了,老人把家裡收拾得整整齊齊,穿著乾淨的衣服,換上了新的床單。】
【透過翻譯軟體,兩人聊著各種事情。老人對issya驕傲地說,他是一名飛行員。issya博主則告訴他,自己學過滑翔,老人聽了,竟然笑了,彷彿見到一位知心的朋友,並開始向博主解釋牆上的證書。他曾為土地的解放和自由做出過鬥爭。隨後又給issya看了飛行時用的尺子和他獲得過的勳章。他說沒想到吧,我是一個高階的飛行員。】
【人生並不是一場狂歡,而是一場孤獨的追尋,透過老人窗前鏽跡斑斑的欄杆上被手抓出的痕跡,就知道,老先生不知道在這扇窗後,呼喚了多少個行色匆匆的亞洲面孔。】
【至此我們可以還原出這樣一段激情燃燒的歲月,1959年,菲德爾卡斯特羅領導的革命力量,成功推翻了巴蒂斯塔的獨裁統治,古巴革命取得勝利。為了鞏固革命成果,古巴號召有一定知識基礎的年輕人到部隊學習,為國做貢獻。】
【年輕時他應徵入伍,因為優秀的身體素質被選拔成為飛行員,1960年,友誼的橄欖枝越過廣闊的大洋,中古建交,1960年12月18日,即使我們處於特別困難的歷史時期,依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