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怕更甚。”

和惠公主嘆道:“沒有一個好訊息。”

林沫眼珠子一轉,他倒是知道一個好訊息,但答應了水溶,不告訴第三個人。

他在心裡悄悄地給嘴上貼了個封條,樂不可支地佩服自己的信用。

第270章

當了這麼多年的官,大家也算摸清楚了皇帝的喜好。他但凡說了什麼事;那是一定會辦的;空口給承諾最後隻字不提那是他父皇的作風。不過什麼時候辦、怎麼辦,卻是他一個人說了算。就像當年給兒子們封親王;那是連老聖人都沒知會一聲,除夕大宴的時候張口就吩咐了禮部;弄得禮部措手不及不提;忠順、忠敬幾個更是連說幾句酸話的機會都沒有。太上皇心裡頭憋屈,問他怎麼不同朝臣商議商議,他倒是大大方方地回一句;半年前不就提過了嗎?朝臣們也沒說什麼;怎麼的;現在又有異議了?坦蕩得讓忠順王都說不出個什麼來。

現在他提到立太子,一是為了穩定人心,畢竟天象異常不是件好事。二來,他怕是心中的確有了太子人選,並且會在他覺得合適的時候把那人擁立為太子。但相應地,他想要立誰、什麼時候立,也沒有別人置喙的餘地。

這叫水浮心裡很是沒底,生怕他父皇看上的其實是五弟——否則又何必大費周章。好在命運還算偏袒他,呂王妃折騰了一天一夜,誕下一子。雖然王妃自己是盼著有個小郡主的,然而在秦王沒了一個庶子的當頭,又多了一個嫡子,毫無疑問,又多添了幾分籌碼。皇家又不是養不起孩子,自然講究多子多福。嫡子意義尤其重大。秦王雖然已經有了兩子,其中還有個最得上人歡心的崇安王,然而多得了一子,連他自己都感到無比慶幸。

皇帝也大方,沒讓他考慮太多,直接告訴了太上皇,三皇子品行兼優,行事有方,且貴為嫡長、教子有方……可立太子。

在場的有端王、忠敬王、衛駙馬、兵部馬尚書、工部何尚書,都是朝廷的股肱眾臣。他這番提議不可謂不正式。

說白了,“嫡長”二字出來,就足夠壓人了。水浮雖然在戶部時不大討喜,然而作為一個皇子來說,卻沒有任何的過錯。該辦的差事都還算妥當,為人也方正,沒出過什麼差錯,如今又有三個嫡子,花霖還養在老聖人宮裡頭一陣子,頗受宮裡頭喜愛。比起其他的庶子、教子不當的齊王,他相當地拿得出手。

太上皇在心裡盤算了半天。他對皇帝這個兒子,當年也沒多親近,更別說孫輩了。只是這事兒皇帝既然來問他了,他什麼也不提,未免要朝臣太輕看自己,於是沉吟了半晌:“老三脾氣躁些,也罷了,崇安王深得朕心。”

皆大歡喜。

“人定下來,省得底下人說三道四的。”皇帝道,“冊封太子倒不急於一時半會兒的,內務府好容易剛忙完了兩個丫頭的大事。得給他們個喘氣的時候。今年開啟春來,這一樁樁一件件的事兒就沒聽過,戶部、禮部那兒怕是也要有意見。”

冊封太子倒的確是個既花心思時間,又耗銀錢的大項。內務府剛剛弄完兩個公主的下嫁婚服、儀仗。要他們馬不停蹄地立刻去忙活太子的朝服、印鑑、冊封大典,那恐怕是要把人累壞的。何況今年花錢的項多,雖然林沫省銀子有一手,但省下來的銀子在國庫裡頭,他對內務府的人可沒好臉色,今年戶部給內務府撥項的時候,他當著許多重臣的面兒問了宮裡頭的素餡兒包子幾十兩銀子一個,發落了不少人。今年事務多,戶部多撥些銀子給內務府也是理所應當,但北狄之亂才剛剛平了,皇帝這兒一個勁兒地花錢,怎麼看都不像。

衛駙馬聽他的意思,恐怕還得再等些時日冊封太子,甚至可能拖到明年去——這倒是個好主意。水浮作為皇子絕對合格,然而在文人筆桿子裡頭的名聲卻不如韓王、齊王,這也是沒辦法的事,韓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