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部分(第4/5頁)
章節報錯
通往漢國的國都洛寧的大路,浮雲至池唐的大路就是沿著吳、漢兩國的邊境線修通的,而這條大路距離洛寧的距離又最近,又沒有太高的山和太險的河流,只用了不到三個月,平坦的水泥大路就已經修到了洛寧城外十幾裡的地方,在這裡就算是完事了,再往前,就是洛寧城自己的事情了。
一條大路的修通,使得漢國的洛寧到邊境如果是騎馬的話,只要一天多一點,而不像從前那樣,至少要七天才能跑到地方。
大路剛剛通車,登時,便迎來的商品的高峰期,池唐的毛料、罐頭、肉類產品等等大量的湧入到漢國,而漢國所出產的一些手工藝品、大量的藥材、棉花、甚至是菸葉等原料也透過大路不停的湧進浮雲和池唐。
聯絡,一下子就變得簡單了起來,特別是外交部,可以在最短的時間透過電報與駐漢國的大使館取得聯絡,使得雙方的高層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溝通。
浮雲,在大路修通以後,帶給漢國的是最神奇的變化,而交流也變得多了起來,不少權貴都可以乘著浮雲出產的四輪馬車賓士在公路上趕往浮雲。
浮雲的工業發達,生活自然更加的便利,甚至有不少權貴在浮雲都買了房子,準備度假或是居住。
只可惜,這些權貴在浮雲是沒有任何特權的,甚至連侍候的下人數量都不得超過十人,而且還允許他們私人持有武器,浮雲公正的法規開始正式與漢國的權貴階層碰撞,隨後通往楚國保封的大路修通,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楚國的權貴階層。
大路修通了以後,在行政上,浮雲接到了第一筆大生意,漢國北方遇災,糧食不足,出了大筆的資金從浮雲購糧。
當其它國家把糧食看成戰略物品而非民生用品的時候,浮雲卻不再缺糧,如今倭國與南洋都是浮雲最大的糧產地,大量的優秀稻麥種湧進這兩地,給浮雲供應了充足了糧食,可以說在浮雲最便宜的就是糧食了。
漢國透過電報發來的訂單用的單位是石,換算成浮雲的計量單位就是噸,數目多達兩千噸,這是一個龐大的數目,只怕並不僅僅是用於救災,不過這對於浮雲來說並不是問題。
兩千噸的糧食,若是使用原始的運輸方式,一車半噸,至少也要四千車,再加上路上的耗損等等,天文數字一樣。
這麼多的糧食,漢國一下子也拿不出那麼多的銀錢來,不過卻從其它地方進行了補償,經過浮雲大使館與漢國皇家交流之後,訂下了浮雲商人進入漢國境內做生意實行一稅制,也就是在漢國的國都處交一次稅就行了,一次運貨,再走到其它的地方就不需要再交稅了。
這對浮雲是一個極好的條件,可以極大的促進浮雲商業的發展,漢國的手段有點像今天國內對外企的優惠政策。
浮雲具有最強大的運輸能力,一個電報過去,從倭國和南洋調集的糧食裝上巨大的輪船,一次就將兩千噸的糧食運送到了海口。
甚至不需要靠岸,直接就在海面上透過滑輪組組裝的吊具吊到了內河運輸船上,再運回浮雲,在城外的港口處,再進行陸地裝車。
如今的浮雲,城牆的作用已經很小了,甚至丁君霍已經與部下們研究著是不是拆掉柱式城牆的計劃。
只不過在這個時代,城牆的作用仍然存在,拆除城牆的計劃引起的影響太大,會讓居民沒有安全感,所以只能暫時做罷。
一條條內河運輸船停靠到了碼頭處,浮雲的卸船已經不再是完全依靠人力了,而使用了吊車。
由於吊車的操做過於複雜,以浮雲蒸汽機的技術還無法實現複雜的操作,但是科技處卻研究出另一處吊車來。
這種吊車雖然使用的是人力,但是大量的應用了繩絲繩,鐵管制成的吊架,分有固定吊車還龍門吊。
一般固定吊車應用在海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