則帶著隊伍快步向前迎去。

“狙擊弩帶了多少?”元林向身邊計程車兵問道。

“二十把,剩下的都是半自動弩。”士兵沉聲回答道。

“狙擊弩先出去,半自動弩也準備接應。”元林說著又探出頭去,遠處已經顯出煙塵,耳貼地面也能聽到轟轟的聲音。

“先射騎兵,最好先射馬,希望我們的狙擊箭帶得足夠。”元林喃喃的說道,一伸手,取過一把狙擊弩。

狙擊弩是相當特殊的一種武器,產量不多,僅有數百把,而且還是專供破山隊使用,普通的部隊成員根本無法接觸,更無法使用。

由於狙擊箭需要長度來獲得穩定性與穿透性,所以每支箭都有近三尺長,而且軍方使用的狙擊箭與外售的還不相同,箭桿更細一些,而且使用的木料還是商隊從漢國北方苦寒之地進口來的壓鐵木。

壓鐵木是漢國北方特產,數量極少,要百年才能長到大腿般粗,一般有腰粗的壓鐵木都有一千年以上的。

此木若是死亡,則三百年不倒,倒地三百年不腐,雖然誇張了一些,但是也足以說明這種鐵木的密度之大,幾乎比得上鋼鐵。

壓鐵木密度大得幾乎比得上普通的鋼鐵,加工起來可想而知有多大的難度,而且售價更高,商隊將成段的壓鐵木帶來,鐵漢使用了無法新型的,還處於實驗階段的特種合金鋼打製了一把圓鋸,還要用水力驅動旋轉才能將木料破開,還極其廢鋸。

破開的木料還要再精心磨製,磨完了之後還是泡油烘烤多次,還要塗蠟拋光等等,再配上精鋼製成的三稜旋轉箭頭,成本可想而知,也只有丁君霍這種走精兵路線的領頭人才捨得大量製做裝備特種部隊。

由於箭支製做得有近一米長,幾乎與狙擊弩等長,箭太重,必須要增加弩弓的開力,由於使用的是鋼片疊加,所以想要擴大張力很容易,但是如何開弩就成了難題,平常使用的腳踏裝置根本就無法使用,那需要相當大的力氣才能開動,數遍全軍能開動也不過三五個而已。

於是採用了另一種開弩方式,同樣是腳踏,但是狙擊弩的特殊性,去掉了半自動上箭的功能,在下方加裝的上弦裝置,裡面裝了防滑齒輪,下方仍然有腳踏環,腳踏然後需要拽上五次能將弩弦拉到板擊處。

計設之複雜,製造之困難,絕對在浮雲鎮的武器系統當中堪稱第一,根本就無法量產,倒不是產不出來,只不過成本太高了,需要處於實驗小爐高溫製出來的合金的地方太多了點。

但是複雜的設計費事的開弩手法,帶來到卻是極其強大的威力,五百米外,精鋼製成的旋轉三稜破甲箭前端是精鋼,後半部分則是黃銅,前面的鋼製箭頭能洞開重甲,由於其旋轉性和極高的初速,使得旋轉狙擊箭碰到人體或是甲冑的時候,前後不一的箭頭在破開重甲或是進入人體碰到骨頭等硬物時會產生不穩定性炸開,後半截箭桿也會在推力和扭力下會炸碎,足足能在人體上炸開兩個拳頭那麼大的洞來,著實恐怖,破山隊隊員們相當喜歡這小東西,就是距離太遠,瞄起來頗為吃力。

“準備,梯陣攻擊隊形,半自動弩準備掩護撤退。”元林一邊蹬著手上的狙擊弩上著弦一邊說道,腳上連蹬五下,將弩弦掛到了弩機上,從背後抽出一支近一米長的細長狙擊箭手動壓到了上面的發射槽當中,抱著弩弓就衝了出去,他衝在最前面,位於梯陣的最頂端。

在他的後面,是兩名手持狙擊弩的破山隊成員,再後面,是三個人,再往後,是四個,再向後,就是手持著半自動弩的掩護隊員。

由於沒有光學瞄準具,哪怕狙擊弩的射程足有七八百米遠也用不上,仍然要抵近到敵人的二三百米遠的地方進行狙擊,敵人追上來再撤退,正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