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來是林丹汗的插漢部收穫很大,三次東進搶得牛樣牲畜還有人口無數,但是仔細算起來林丹汗的損失也可以算得出來,第一次東進還有人給他報信,但經過三次東征後估計已經沒有人對他有好感,民心所失大於財物所得。

明朝方面有得有失,所得是防線從寧遠推進到了錦州,新建的義州關和大淩河堡使錦州和義州都成了明軍的腹地,而且還在遼東南部佔了一塊地,只是損失了三萬餘人和皮島。皇太極算是南北各方都有損失,但是他也有兩大收穫,一是像眼中釘一樣的皮島被他搶了過來,二是朝鮮歸順了他斷絕了與明朝方面的關係。

三方都各有所得和所失,但其中真正的得失厲害也只有各方自己知道,也達成了新的一種平衡。經過對這幾月得失的比較,皇太極決定了對蒙古採取攻勢對明軍採取守勢的策略,為了穩住明朝方面,皇太極派人去錦州跟明軍談判,說去年年底天啟曾經讓熊廷弼給他來過一封信,說可以恢復到以洪武年間的長城為界。皇太極的意思是要女真人退到六堡以東三萬衛以北有些不能接受,那樣一來瀋陽、遼陽等老窩都得退出有些為難,但是可以慢慢談判具體細節。

錦州城裡黃道周正跟袁崇煥在商議今後如何分清攻守責任區,接到皇太極的談判要求感到很詫異,這一開始要談判他不同意,打幾仗就又同意了,難道女真人是不打不服的人?黃道周當場表示怎麼談在哪裡談他不能作主,因為前一陣有人說了領兵之人私下跟敵人談判就是漢奸,他必須向軍務院請示甚至得請旨,唯一可以做的是暫時不發動軍事行動,等待上級的進一步指示。

卻說阿敏回到瀋陽後立即派人去平壤與朝鮮國聯絡,要朝鮮國王寫一個明確的東西出來,指定時間搞一個儀式確認朝鮮今後成為大金的藩屬,最好能大罵明朝方面幾句。莽古爾泰跟阿敏一起從瀋陽去西平堡,回來時一個是春風得意騎著馬回來,另一個垂頭喪氣被押回來還要接受處罰。不知道內情的都為莽古爾泰抱不平,在他們看來阿敏的罪還要大一些畢竟死了兩萬多人,而知道內情的都暗暗點頭,都學了一手就是留點底牌關鍵時刻可以保護自己。

可惜阿敏的那封朝鮮寫的國書並沒有帶來預想的效果,就在大貝勒代善攪盡腦汁想著怎麼給莽古爾泰定罪時,阿敏悄悄地上門要求一同接受處罰來了。阿敏要代善把他跟莽古爾泰一同處罰,不是他良心發現過意不去,而是朝鮮方面反悔了不承認真心寫過這麼一封國書。朝鮮方面回信說當時女真兵大兵壓境舉國恐慌,寫那樣一封信屬於權宜之計當不得真,朝鮮始終是大明的屬國跟大金沒有關係,回信前為了表明立場朝鮮還殺了一個女真使者。

代善聽到實情後沒敢隱瞞,立即派人向皇太極稟報了一切,並提出建議降阿敏和莽古爾泰兩人的爵位,減少其所領的部屬,還有罰一定數目的金銀和牲畜。皇太極一看頗為滿意當即表示同意,並對代善不包庇兄弟的行為表示讚賞,然後安排安排多爾袞親自去降服朝鮮。

安排好這些后皇太極再派使臣去錦州,並傳話說如果大明朝廷同意這使臣可以去北京親自見天啟,說明皇太極對這次和談的重視。如果說前一陣皇太極派人去錦州響應明朝方面提出的談判還算勉強,那麼這一次派出使臣就應該算得上非常有誠意了。皇太極明白只跟明朝方面談判還不夠,必須把朝鮮安撫住,否則無法安心對付林丹汗。

黃道周見皇太極這麼積極,略感詫異但也沒有多想,他上了一封奏報說明情況,然後讓皇太極派來的使臣在錦州休息等待訊息。這天他正在屋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