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部分(第3/4頁)
章節報錯
和古籍中尋找答案,聖學院中的老臣多為天啟優待之人,老有所養不說還老有所樂,他們的想法是希望一輩比一輩過得好,這個說起容易做起難。當然,從古籍中還找到不少古人思想,如道家的無為而治思想,求的是共存和諧之道;法家的用嚴明律法治國,求的是懲惡揚善長治久安。
200 平等自由
監政院這邊剛剛起了個頭還沒有結果,龍華民、鄧玉函等泰西人就像聞到魚腥味的貓,一個個上竄下跳坐不住了認為這是個宣揚泰西價值觀念的好時機。這世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泰西人不遠萬里來到大明傳播知識也不是被偉大的國際主義精神所驅使,他們的主要目的是傳教,想要幫他們心目中唯一存在的天主把地盤擴張到大明來,雖然耶酥先生生前並不知道有大明這個地方。
對這些有著狂熱信念的神棍天啟沒有用生硬態度得罪,因為他還需要這些人幫自己做事。在數學、力學、醫學、天文學等方面大明跟泰西的距離很大,別人都是自成體系了自己還是一片空白,虛心學習才是最好的選擇所以不能粗暴對待。天啟仔細看了看這些人透過徐光啟轉呈上來的文書,上面寫的全是什麼要相信上帝,信奉上帝才能給大明百姓帶來富音,才能讓大明繁榮富強等陳詞濫調,讓人看著就心煩。
徐光啟在轉來泰西人的文書時也帶來了一個訊息,就是龍華民和鄧玉函他們知道天啟喜歡有知識的人,已經給遠在泰西的耶酥會寫信了,請求耶酥會莫失良機再派人來。天啟聽到這訊息後心中一動,想了想讓監政院中的幾個人兩天後跟他一起去上林苑皇莊裡巡視一圈,順便把龍華民他們還有新來的泰西人叫上。天啟的想法是仔細聽聽外國人的觀點還有他們的發展趨勢,這也算是符合聖人“禮失而求諸野”的聖訓。
兩天後,徐光啟帶著博學院中的幾個泰西人來到了上林苑皇莊裡。九月中旬的北京氣溫不高空氣清新宜人,一路上看去到處都是收穫後零亂的農田,稻田裡除了稻樁就是堆著的一個個草垛,跟城裡到處是房子的景色又有不同。老遠就可以發現皇莊四周的田地都是新規整過的跟其他村莊不一樣,估計因為知道皇帝要來,趙率教的人馬都撤離迴避了,不過根據這些橫平豎直的小道還有大小相差不多的農田,還是能發現這些不是少數人能夠修整出來的。
進入皇莊一開始就能發現道路的寬度一致且兩邊是水溝和水塘,從溝和路的挖鑿痕跡可以判斷出原來的路並不是現在這麼平順。小路伴隨著小溝,大路一邊是大水渠另一邊是水塘,大水渠的另一邊是另一個村子的大路,也是挨著修了不少水塘,這樣做就讓水塘儲水自用讓大水渠成為公有避免爭水。田裡除了水稻稻樁還有土豆苗葉和玉米秸杆等東西,看來趙率教完全按照博學院的規劃在做事。
龍華民、鄧玉函、還有新來的幾個泰西人跟徐光啟他們進了皇莊就要求下車走路,他們走在皇莊的道路上對一切指指點點,看到滿意處微微點頭,但有時候又趁沒人看見時露出一絲不屑,走了沒多久就進了皇莊中心的一處官衙。
上林苑本身就有官員在管理,因為要給博學院試驗良種還要設計規劃新型農莊,經商議後在保證宮中用度外讓出了一半土地出來。一開始上林苑和光祿寺的官員都沒把這當回事,認為這是皇帝心血來潮不會長久,順他一口氣相信也玩不出什麼名堂,於是把裡面一半的農戶全部遷到另外一半地方去。誰知道趙率教的兩萬人在修完城裡的受災房後,帶著老婆孩子和鐵鏟鋤頭就來了。
這軍人就是比普通百姓好管理,地一圈命令一下立即就按圖紙忙開了。他們把交給他們的半邊地劃分為九塊地八個村莊,先扎帳篷安身然後修房子安家,男人挖溝修路耕田女人負責早已種下的糧食生長,沒多久就使半邊皇莊變了樣。
在正中間的空地上是趙率教原來紮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