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傳人(第2/3頁)
章節報錯
說這月餅以前是鴻慶隆的招牌之一,為什麼現在不做了?以後想吃要去哪兒買?”
黃老頭笑了笑:“丫頭,真正的鴻慶隆已經關門不做生意了,以後若是老頭子我還活著,中秋節你們只管來,管夠你倆的份。”
年小鯉低頭,神情黯然。
張若虛問道:“黃爺爺,為什麼關門不做了?”
黃老頭有些失落,長嘆了一口氣道:“這家店是劉爹傳下來的,當年他收養了我們五個孩子,教我們生存的手藝,我排行老三。劉爹並沒有讓我們跟著她的姓,說該是誰家的香火就是誰家的。”如父、如師、如恩,劉吉祥這種品格世所罕見。
黃老頭說到此處笑了笑:“十三年前,劉爹過世後,我們五個就分了家,其他四兄妹都很有出息,現在市面的米酒、糕點、月餅、酒樓都有他們的生意。只是…鴻慶隆的老牌子他們沒有嚴格傳下去。選材、步驟、工藝都不一樣,大都是工業化的大批次產,所以你們吃到的也不是小時候的那個味道。一兩年前我還會出去擺攤,後來病倒了,就沒再出攤。孩子們又嫌累,不賺錢,不肯學。唉!怕是這老鴻慶隆的手藝就斷在我們五個人的手裡了。”
“我以前就說你傻,非要守著這老宅子,守到如今還是要斷了線,要是你跟著他們幾個一起出去,至少現在也不用過這種苦日子。”荀老頭說道。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後面更精彩!
“荀先生,我不苦。比起當年的很多人,我已經很好很好了。”黃老頭很平靜,塵封的記憶浮現:“有些事總是需要一些人去做的,至於結果怎麼樣,不重要,至少做過了,心裡踏實。”
幾個陷入沉默。
社會大分工,工業流水線量產,確實改變了許多,以前的人間煙火氣越來越少,像黃老頭這種踏實也越來越少。
一方水土,一方文化,養一方人,古人誠不欺。
少女怯怯問道:“黃爺爺,我可以跟你學做這個月餅嗎?”
此言如驚雷。
三人同時不可思議地看向少女,目光閃爍。
“你…你想學?”黃老頭聲音顫抖,不可置信。
少女“嗯”的一聲點點頭,眼神堅定。
“哈哈,當然可以!我今早還買了很多材料沒有做完,現在就可以教你。”黃老頭喜出望外,到了這個年紀能找到一個傳人,這種情感無法言喻。
張若虛無比意外,沒想到年小鯉竟然能提出這樣的請求?主動去和陌生人交流。之前的想法是正確的,經常帶她出來走走,對治癒她那孤僻內向的性格有好處。
荀老頭也欣然一笑,幾人紛紛走向廚房。
黃老頭很耐心地教導,月餅的主體分為餅皮和餡料兩種:餅皮的做法很多,有的用麵粉、有的用白芸豆,澱粉是低筋或者中筋就可以,配上白糖、蜂蜜或者轉化糖漿和鹼水即可。鴻慶隆最重要的秘方是對面粉加入本地恭城的糯米粉,大約麵粉總量的五分之一,可以改變口味軟糯不粘;烤制方式是用特殊模具,炭火慢慢燜烤,香味凝而不散。整個過程中,講究‘六不、兩無’。六不:不攤底、不露餡、不跑糖、不青腰、不塌邊、不破裂;兩無:是無空洞、無焦汙。外皮是用蛋黃液刷面,色澤金黃。餡料則更講究……
下午三點。
張若虛和荀老頭坐在院子的石椅上下棋,少年卻時不時看向廚房中走來走去的少女,思緒被牽引,故而輸了幾局。也時不時去幫忙烤制,順便吃幾個新鮮出爐的月餅,味道絕佳,今天的早飯午飯全被月餅包了。
年小鯉已經寫了一整本心得筆記,烤了十幾爐的月餅。
長時間的高溫,讓這個少女的劉海被汗水浸透,多了幾分憐美。
黃老頭滿足欣慰道:“這丫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