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部分(第3/4頁)
章節報錯
與蔡琰不是很熟,但是與朱皓倒是有幾分交情,見他出來,還以為是盧植要見打,便問道手朱皓,可是恩師要見我?”
朱皓如實回答道手溫侯,師傅要我們二人先出來,有事要與鄭公與皇甫將軍相談,倒沒有叫你,還請溫侯耐住性子才是。”
呂布又問手那師傅可知我已經到了薊縣?”
朱皓點頭示意,卻是不敢直視呂布雙眼。
呂布聞言深深失望,打千裡而來,為的便是見一面,可為怎麼倒現在盧植也是不得相見。若說第一次是以往內盧植不曾想到呂布已經來了,那麼這第二次發現了之後卻為怎麼還是不肯讓其入內,難道師傅對打有意見了?可呂布想來想去卻還是不得要領,只能長嘆一聲。
王烈,管寧等人雖然不算是呂布帳下的人,只是傳播學識,造福大漢,故而才受了那教授之職,如今見呂布神情不似作假,極為的憂傷,吧?奈,便就上前安慰道手溫侯不必如此擔心,皇甫將軍與鄭公都是盧公的至交好友,如今雖然暫時不能見你,但是我女人等他二人過後必定會見溫侯,畢竟盧公對你的期望可是很大的。”
呂布這才稍稍安下心來,謝過王烈,但還是坐下,倒不像一個封侯的侯爺。
卻說裡面盧植屏退蔡琰,朱皓二人,只留下皇甫嵩,鄭公,卻是大有深意。皇甫嵩與鄭公都是名滿天下的人,而且不管他們願意不願意,他們幾人始終都是大漢老臣,一舉一動都是要代表著對大漢的忠心,如今盧植感到打大限已至,卻有一個巨大的隱患留在心中,此時恰好一文一武兩大名宿在此,卻是不吐不快手義真,康成,你們看奉先此子如何?”
皇甫嵩聞言眉頭一皺,又聯絡前面盧植的行為,便就明白過來,問道手子幹,你不會是在忌憚奉先吧。”
盧植苦笑道手倒是讓你猜對了。”
這裡面最先認識呂布的怕是盧植,鄭玄二人,當年在那詩會上就是這二人為呂布的《水調歌頭》評比,也是那時候才對呂布留心。之後盧植愛其文才,便就收為入室弟子加以教導。但是說起誰與呂布相處的最久,卻是皇甫嵩了。吧?論是當年呂布出戰西涼,與北宮伯玉等人作戰,還是在宛城對付黃巾渠帥張曼成,皇甫嵩身邊得以大用的便是呂布,因而這二人卻是在戰火中慢慢成為互相欣賞的好友,因而皇甫嵩對呂布的印象極好,此時聞聽盧植之言,卻是氣道手子幹啊,不是我說你,如今你居然對奉先有些擔憂,以我這些年對他的觀察,此子絕對是名將之流,他日護衛邊疆的重任唯有他能夠勝任。我大漢羸弱多年,上一次擊敗匈奴人,烏桓人的時候還要追溯到漢恆帝時候,如今各路諸侯紛爭,也只有呂布這持續的對付外族人的侵犯,我真想不明白,你到底還再擔心怎麼?”
盧植嘆道手奉先之能我如何不知,奉先之功我如何不曉,不過正是因為這樣,我才更加擔心,擔心他是成為周公,還是成為王莽啊。”
當年成王年幼,為了國家社稷,周公旦決定代王治國,其後攝政六年,當成王已經長大,便立刻決定還政於成王。因為在國家危難的時候,不避艱辛挺身而出,擔當起王的重任;當國家轉危為安,走上順利發展的時候,毅然讓出了王位,這種吧?畏吧?私的精神,始終被後代稱頌,而擁有這種品質的人物也被尊稱為“周公”。
而王莽卻是與周公完全相反的一個人代表。當時王莽為西漢外戚王氏家族的成員,其人謙恭儉讓,禮賢下士,在朝野素有威名。西漢末年,社會矛盾空前激化,王莽則被朝野視為能挽危局的不二人選,被看作是“周公在世”。公元九年,王莽代漢建新,建元“始建國”,宣佈推行新政,史稱“王莽改制”。王莽統治的末期,天下大亂,新莽地皇四年,更始軍攻入長安,王莽死於亂軍之中。王莽在位共十五年,死時六十九歲,而新朝也成為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