廷表明青州,徐州兩地的刺史人選。

當這個奏章送到漢都洛陽的時候,漢玄帝劉和急招文武大臣到朝,將呂布的意思說明。

“呂布請奏任命趙雲為徐州刺史,陳登為徐州別駕,另請太史慈繼續留任青州刺史,崔琰為青州別駕,諸位愛卿如何看啊?”

司徒王允率先言道:“陛下,呂布無故攻佔劉備之地,如今佔據五州,那幽州,冀州,幷州,加上現在的青州,徐州,他呂布的勢力太過龐大,若是如他所願,這豈不是一方大王,這可是亂了朝綱了。”

其下大臣也有人進言道:“陛下,那劉備怎麼說都是漢室宗親,現在居然被呂布攻佔,豈不是肆意而為,民間早有傳言,若是呂布再這麼下去,他日說不定就要攻我洛陽,範我天威了。”

“他敢!”劉和聞言怒道。

王允,袁紹見劉和發怒,都是會心一笑。

攝政王劉虞此時卻是上前言道:“陛下,呂布雖得青州,徐州,可還是上表問過陛下的意思,而且那太史慈本就是陛下當初親自任命的刺史人選,如今也沒有更改,可見呂布無用二心,再則說了,他呂布為我大漢名將,便是真敢如之前所言起兵反叛,那麼天下諸侯何人不將此人共誅之,只是如今卻沒有半分證據,確是不能擅自詆譭,畢竟呂布還在為我大漢抵禦外族,是我大漢的英雄。”

劉和聽了其父劉虞的話,也是慢慢冷靜下里,這皇帝做得久了,便就想有番作為,可想的輕巧,這做起來卻是極難,畢竟這洛陽勢力錯綜複雜,只有父親一方勢力,恐怕還是不夠。

第三一九章:荀文若以退為進,陳元龍步步逼近

當初漢獻帝為董卓餘黨所害,帝位空懸。

大司徒王允與朝中百官唯恐日久生變,便就向劉虞,劉表,劉璋三人發出告章,希望他們能夠以漢室基業為重率軍入京。

只是劉表與劉璋二人卻是願意做他們的土皇帝,不願入京受制,故而不從。

唯有幽州刺史劉虞率軍八千入洛陽主持大業,憑藉他的威望,局勢逐漸安穩起來,而其子劉和也是被百官選為漢玄帝。

但是劉虞,劉和到底是從外面而來,在洛陽少有助力,雖然王允乃是漢室的忠臣,可除賊大義在他的身上,久而久之也是生出驕橫,因而為人處事上與劉虞等人也是有些摩擦,其後正好是遇到長安之變,馬騰,韓遂率軍攻打函谷關,朱儁慘死,朱皓反叛,不得已朝廷又是希望招募外援,趁此機會,將軍曹操也是率軍入了洛陽意圖挾天子以令諸侯,不料三方勢力齊聚洛陽,反倒是互相牽制。

為了解決這個尷尬的局面,也為了振奮漢室,所以劉虞曾經建議自己要尋求外援,也是選中了呂布,故而對其多有包容。

只是如今看來,呂布的實力恐怕是增長的太快了,而朝中最大的阻礙那曹操此時也是不在洛陽,率兵去了陳留一線,如此看來這倒是一個處理三方勢力的一個大好機會,因而對留守在洛陽的曹操心腹荀彧問道:“荀中書,你怎麼看?”

荀彧聞言,優雅的走出,恭聲道:“臣以為,當允其所奏。”

此言一出,不管是曹操的人,還是王允,袁紹的人,還是劉虞的人都是一驚,畢竟對於他們來說如今呂布的勢力可是增長太過,說不定日後此子就是他們共同的敵人,可身為曹操智囊的荀彧為什麼還要提出允了呂布所奏,這不是平白的增加呂布的實力,給曹操添堵嗎?

劉和便道:“荀中書,說說你的理由吧,朕想聽。”

荀彧言道:“陛下,如今呂布大權在握,這青州,徐州都是他自己打下來的,便是我等有什麼話也不便多言,不如就這般依了他,也好安其心,穩其身,畢竟外族猖狂,還需呂布的力量,不可觸怒了他。”

堂中袁紹等人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