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晉藩(三十九)(第1/2頁)
章節報錯
皇帝正正身體後鼓足勇氣開口說道:“楊行密治軍不嚴,彈壓反叛不力是有的,至於這通敵叛國謀反這事,以朕看還是謹慎些不可過早下定論,”
楊復光拱手道:“陛下,為何叛軍在都畿道幾千金吾衛去圍剿,他們是一觸即潰,反而在淮南道囂張跋扈,殺太守黃稟全家,甚至把河東先鋒九千騎兵都滅了,怎麼解釋?他楊行密沒通敵?可敵為什麼在他的防區做大成勢!”
“朕覺得,是他楊行密治軍不嚴,防務不力,,”
說完皇帝求救似的眼神看著壽王,而壽王卻視而不見,皇帝大感覺意外甚至當眾指著壽王:“壽王,,你,,,”
壽王起身抱去行禮,也並無答話,皇帝很是不悅甩了一下長袖並無理會他。
田令孜起身說:“陛下,臣覺得把楊行密交給大理寺帶回長安,一審便知。”
餘富友聞言起身抱拳行禮後說:“田相,魏齊二州距此千里之遙,而且沿途匪盜猖獗,就怕人還押解到長安半途就被劫走了,”
餘富友此刻已經把話說的很明白了,如果讓大理寺派遣官差去押解楊行密來長安,估計是半道就會被人滅口,無論他是否通敵朝中肯定有人不希望他活著見到皇帝,
皇帝此刻有些焦急起身在高臺上來回踱步,顯然如果楊行密以通敵謀逆全家問斬後,王審知和李克用攻陷的州府都是從反賊手裡攻克的,是大唐大大的忠臣,收復失地!
而如果楊行密僅僅是防務不力治軍不嚴,那這些州府誰佔據都是非法的,甚至之前攻擊這些州府的行為是否合法都有待商榷,因此皇帝是不想定楊行密謀反罪,為的就是日後找機會讓王審知和李克用吐出那些佔據的淮南道州府,皇帝怕他們繼續做大。
田令孜也是深知這一點的,他自己在朝堂上也才剛剛有了和楊復光公開抗衡的勢力,可在地方上他的勢力還遠不及楊復兄弟,無論是王審知還是李克用都是和楊復光交好,這讓田令孜很是不安,因此他才不予餘力的跟著皇帝的路線走,就是不讓楊復光得逞,而壽王自從大同李存勖奪嫡成功後,回長安的路上李存勖跟他二人一路暢談之後,就跟喝迷魂湯一樣,很信任李存勖反而處處提防著李康選,不知道李存勖是從那個刁鑽的角度說動了壽王的,這個觀點有時候甚至皇帝都覺得他提防李康選是對的。
但是今天皇帝萬萬沒到的是壽王居然沒替自己站臺,沒替自己解圍,這讓皇帝內心多少有些不爽。
這也不能怪壽王,而是李克用父子心機太深沉,他們早就想好了計謀,生擒楊行密之後,並未處決,而是留了活口,李存勖一封書信給壽王,
敬呈壽王殿下:
臣李存勖,誠惶誠恐,頓首再拜。
家父李克用與臣,近日私自興兵攻伐淮南道節度使楊行密,實乃情非得已。今特修此書,以陳其詳,望殿下明察。
楊行密久居淮南要職,位高權重,屢受聖恩,而不思為朝廷盡忠,反通敵謀反,其心可誅。臣父子察其行跡,若不速討,恐成大患,危及社稷。然未得朝廷之令而擅動兵戈,臣自知罪愆深重。
幸得上天庇佑,吾軍生擒楊行密,未敢擅殺,留其活口,以待陛下親審,以正國法。
臣對陛下忠心耿耿,日月可鑑。今亦向殿下宣誓效忠,願為殿下赴湯蹈火,在所不辭。若有差遣,萬死不辭。
望殿下於陛下面前美言,寬宥臣父子之過。臣不勝感激,涕零拜上。
壽王看了之後深信不疑。
退朝後,皇帝回到尚書房,壽王后腳也來到了尚書房,皇帝拉著臉:“朕問你,今日你是怎麼回事?”
壽王上前掏出李存勖書信遞給皇帝,皇帝低頭認真看完後質疑道:“這你也信?分明是搪塞狡辯之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