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去南方進緞子,到了彭城地界兒,就過不去了。到處都是兵,都是炮,瞅著就是要大打出手的架勢......”

陳老頭將南下的所見所聞,竹筒倒豆子般說了出來。

“雪茹,還記得你老範叔跟老蔡叔~不?”

“記得,哪能不記得,一個長得麻桿似的,一個長得豬圓肉潤,他們倆說話還挺逗……”

陳雪茹有點兒被慣壞了。

說起話來,沒大沒小沒個正形兒。

“你這死孩子,怎麼說話的。”

想想,兩個老夥計長得確實挺磕磣的。

陳老頭只小小的責備了一句。

就接著說:“他倆要去申城談買賣,也給堵在了彭城。他鄉遇故知,老哥幾個聚一塊兒喝了頓酒。席上,你範叔說了個事兒。如果不假,往後,就不會再有拉洋車這個行當嘍!”

事關楊朝升。

擱陳雪茹這,那就是大事。

她一個勁地搖著爹的胳膊。

“爹,別賣關子,快說,快說。究竟是個什麼事兒,咋就能砸了朝升的飯碗。”

楊朝升此時沒有做聲。

他清楚,能夠砸了升斗小民飯碗的,除了亂世,就只有權力了。

作為一名穿越者。

他對這個時期發生的人和事,也就知道一個大概,還不曉得是不是粉飾過後的結果。

畢竟,“夏剛”給他的記憶太深刻了,那就是一代人的陣痛。

……

老式年間的買賣人有個毛病,都喜歡說半截兒話。

陳老頭擠牙膏似的,才說出了事由。

“你範叔說,新國家沒有人該高人一等,政府準備出手,打擊幹部享樂主義的苗頭。做女支女的,抬轎子的,拉洋車的......這些個伺候人,剝削人,壓迫人的行當都會被取締掉。”

平民百姓,很多人只關心自個兒的一日三餐。

對政府頒佈的政策法規,簡直就是“兩眼一抹黑”。

買賣人就不同了。

他們的生意做到了一定程度上,都會有自個兒的圈子。

這就是一個商業交流的平臺,是一眾老字號的沿襲方式......是一幫子合作多年的老相與和老主顧形成的商圈。

在這兒,有利益的交換,有信譽口碑的認可,有身份地位的劃分……

商圈出現的歷史很久遠,出現的形式多種多樣。

從春秋戰國時期開始,華夏大地就出現了頗具地域特色的商會和商幫。

“禮義廉恥,孝悌忠信......”

是華夏子孫數千年來,做人做事的信念。

“誠信為本,契約精神”也是大多華夏買賣人秉承的商業道德。

混跡在商圈裡頭的人,那可了不得。

全踏涼~是百裡挑一的人尖子。

商機是什麼?

說白了,商機就是不對稱的資訊差。

從商圈裡頭,能夠打聽到很多意想不到的訊息。

這些訊息很繁雜,有關於商業的,有關於民生的,有華夏的,有國外的,有政府的政策,也有花邊新聞跟小道訊息。

如果,錢給到位,關係又夠硬夠特殊......

擱這兒,甚至能弄到機密的軍事情報。

……

蛋扯得有點兒遠,咱書歸正傳。

陳老頭聽來的這個訊息,牽涉的人很多。

要被淘汰的行當,大多都跟“下九流”沾了邊。

這些個行當,從業人員可不老少,估模著有數百萬人。

幾乎都是“手停口停”的社會最底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