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5章 老胡(第1/2頁)
章節報錯
羅城第一糧庫的這次走水事故,在安南國首都已然大範圍發酵,搞得人盡皆知。
這個噩耗透過層層上報,擺到了胡愛國眼巴前兒。
安南國的部落主席胡愛國,被安南人稱之為“國父”。
此時此刻,他正在為幾近崩潰的國家經濟憂心。
安南國趕跑了高盧殖民者。
對立著的南北雙方,也達成了一些重大共識。
安南國似乎即將迎來一段難得的和平時光。
於是乎,國家的經濟建設和國民的文化教育,就成為了當前第一要務。
對於經濟建設的發展方向,胡愛國主席早就有了腹案。
若論搞經濟建設……
安南國將將兒從戰爭的泥潭中爬上岸。
除了嗷嗷待哺的人民,可算要啥沒啥。
用一用借雞生蛋,空手套白狼……這些個只能意會,不可言傳的招兒,也實屬無奈之舉。
胡愛國站在官邸的露臺上,極目眺望著北方。
他的招兒能不能靈,好不好使。
歸根結底,還得掂一掂位於安南國北方兩個“老大哥”的態度。
鵝卵石的那一位慈父,歷來奉行所謂的大國沙文主義。
出了名的斤斤計較,無利不起早。
看在共處同一陣營的份上,或許能拿到些許援助。
絕對不會有華夏國那般慷慨。
思及至此。
胡愛國不由地眉毛微怵。
將將兒他還在心中暗諷,鵝卵石那位慈父是一個大國沙文主義者。
他自個兒又何嘗不是一個狹隘的民族主義者嘞!
胡愛國精通華夏語言,痴迷於華夏文化,他最清楚華夏文化的精髓所在。
有道是,美美與共,天下大同。
華夏文化的包容性極強,在潛移默化中,就能讓大多數人心嚮往之。
胡愛國屬於意志特別堅定的那類人,他對於華夏文化痴迷,而不沉迷。
說的好聽點兒,胡愛國是一個胸懷抱負的人。
寧為雞首,不為牛後。
他不想跟著別人的指揮棒轉圈。
說不好聽點兒,歸根結底,就是內心潛藏的野心在作祟。
安南國有一大班子人,既想要大國的無償援助,又想要扼制大國的影響力。
由胡愛國在安南國一手推動的文化教育改革。
特麼第一項政令,便廢除了華夏語言作為安南國官方語言的法定地位。
雖說,華夏中樞大度地接受了這一現狀。
胡愛國知道這個舉動,很難讓華夏不心生芥蒂。
下面的辦事人員,動靜鬧得有點兒大。
在推行廢除華夏語言政策的時候,多次波及到華夏僑民這個團體,甚至出現過沒收華夏僑民私人財產,驅逐出境的鬧劇。
胡愛國擔心因小失大,讓前不久自個兒去華夏首都談妥的援助專案泡湯。
“每逢大事有靜氣”或許是每一位成功人士必須要具備的素質。
這會兒,胡愛國臉上無憂無喜。
他靜靜地傾聽下屬彙報糧倉起火的第一手情報。
正如賈家想要生活過的好點兒,會算計著去吸傻柱的血。
胡愛國第一個念想,就是堤內損失,堤外補。
想將這一次的損失,從華夏國那兒找補回來。
順道用這個事件試探一下華夏高層。
瞧一瞧,因為廢除華夏語言,導致兩個國家之間所產生的不良影響。
以便於,他在今後制定相宜的應對舉措。
胡愛國當即給眼巴前兒的下屬,下達了兩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