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挑選一些聰明伶俐、恭順有禮的人才,暫代各族族長、長老之職。

此外,罪魁禍首羿天行雖已授首,卻有一批心腹黨羽帶了其幼子羿然及落日弓、神火箭兩件寶物潛逃無蹤。為防止朝廷大軍走後,這些叛逆餘孽再冒出頭來興風作浪,聞仲特地向大王帝乙請旨,封此次平亂之役中立有奇功的原萊州侯朱登為東靈侯,鎮守東夷以備不測之患。

等凡此種種事務處理完畢,東夷恢復安定之後,時間又過了大半年。前後算算,從出兵至今已過了四年有餘。這一日聞仲正式宣佈班師,早已歸心似箭的全軍將士歡聲雷動。

大軍不日原路返回,沿途無事,非止一日到了朝歌城郊。李靖正率領本部人馬行進,忽地聽到前方傳來一陣喧譁之聲。他微微皺眉,正想派人去看看是怎麼回事,忽地聽到半天空傳來霹靂般的一聲大喝:“師父和兩位師兄何在?鄔文化在此!”

李靖尚未說話,馬側的方弼和方相已經跳了出來,臉上都現出喜出望外的神色,大叫道,“師父,是小鄔!”

李靖臉上也現出喜,吩咐道:“你們快去將他領過來。”

方弼和方相答應一聲,撒開雙腿向前方奔了過去。

不多時,兩人伴著闊別四年之久的鄔文化轉了回來,沿途帶起一片喧譁驚歎之聲。當年還只有十一歲的鄔文化已經長到三丈有餘的身量,不遜色於十六歲的方氏兄弟。時隔四年,方氏兄弟都長高了一截,達到了三丈半的駭人高度,但與鄔文化一比,卻頗有小巫與大巫之別。如今鄔文化的身軀直如吹氣般暴漲了近倍,高度已經接近六丈,方氏兄弟這兩個素來被人仰望的巨人也只堪堪到他的腰部。

“弟子鄔文化,拜見師父!”身高望遠的鄔文化一眼看到李靖,足有桌面般大小的一張臉上現出由衷的欣喜,邁開兩條廟堂殿柱般的長腿,踏著有如砸夯的沉重腳步跑到近前,當真如金山傾頹玉柱倒放的大禮參拜,“咚咚”地連叩幾個響頭。

李靖從黑焰駒上下來,搖頭看看跪拜在地卻還比自己高出老大一截的第三弟子,搖頭嘆道:“起來罷。文化,你卻是真的‘長大’了。家中的一切可還好麼?”

鄔文化憨厚地呵呵一笑,答道:“都好,都好!兩邊的老人家們聽說大軍今日返回朝歌,都高興的不得了,一早便讓弟子到城外來等候師父。”

李靖含笑點頭,吩咐道:“你先回府中通報一聲,我處理完軍中事務後會馬上回家。方弼、方相,軍中之事已用不到你們兩個,和文化一起回家去罷!”

方氏兄弟和鄔文化答應一聲,高高興興地轉身去了。

大軍在朝歌城外紮營,朝廷早已準備下如山的美酒肥肉,源源不絕地送入各處營地犒賞三軍,並有使者召聞仲帶領此次東征之役中的有功之人入城到午門前見駕。

聞仲領旨之後,命眾將都去更換了一身全新披掛,而後各依職銜排好佇列,一同入城來到午門前。

帝乙盛裝朝服,在午門城樓之上接受了眾將的朝拜。因聞仲已請先一步回朝的殷受帶回為眾將士呈報功績的奏疏,所以帝乙早已擬好旨意,當即便命奉御官朗聲宣讀,對立功之人一一封官賜爵,齎賞食邑玉帛。

李靖在此戰之中功勳卓著,連叛逆之首羿天行都是他所斬殺,因此受封次序僅排在聞仲在主帥之後,被帝乙破格擢拔,爵至列侯,官拜護國神武大將軍,執掌朝歌神威、神武、龍驤、虎翼四支重兵中的神武軍。

封賜完畢,待眾將謝恩之後。帝乙又在顯慶殿設慶功宴款待眾將,君臣開懷暢飲,盡歡而散。

李靖從王宮出來後,稍稍運轉真元,便將體內弄得自己有些暈陶陶的酒水煉化,頭腦登時恢復了清醒。騎上在宮門外等候的黑焰駒,大笑一聲喝道:“小黑,咱們回家了!”

黑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