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覺醒之火(第1/1頁)
章節報錯
在民國的一座幽靜的庭院內,張自正坐在一張老舊的藤椅上,他的目光穿過庭院中那棵蒼勁的松樹,望向遠方。他的身體已經不再像年輕時那樣挺拔,歲月在他的臉上刻下了深深的痕跡。85歲的他,雖然身體日漸衰弱,但眼神依舊銳利,心中依舊燃燒著對國家未來的憂慮與期望。
“光緒帝和明治這兩個傢伙,雖然年齡比我小,卻走在了我前面。”張自正輕聲自語,他的嘴角勾起一絲苦笑。他記得明治天皇,那個曾經引領日本走向現代化的帝王,1912年因糖尿病去世的訊息,讓他感到了一絲荒謬。在這個時代,即使是帝王,也難逃病魔的侵襲。
張自正的思緒飄回到了印度,那個遙遠的國度。他聽說了印度民族大起義的訊息,雖然失敗了,但那股反抗的精神卻讓他感到了震撼。
“天下大事要來了,恐怕會波及整個世界。”張自正的聲音中帶著一絲疲憊,但更多的是堅定。他知道,這個世界正在發生變化,而他,雖然已經老去,但仍然希望能夠見證這個變化。
在民國的首都,一場盛大的宴會正在進行。達官貴人們穿著華麗的服飾,舉杯暢飲,彷彿外面的世界與他們無關。但在宴會的一角,一位年輕的政治家正靜靜地觀察著這一切。
“張老雖然年事已高,但他的眼光依舊獨到。”這位年輕的政治家低聲對他的同伴說,“印度的起義,或許只是一個開始。”
在這個時代,民國雖然在科技和軍事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國內的矛盾和外部的壓力依舊重重。張自正的心中充滿了憂慮,他知道,民國的未來充滿了不確定性。
在張自正的書房裡,他獨自坐在書桌前,手中拿著一支筆,卻遲遲未能落下。他的心中有太多的話想要說,但卻又不知從何說起。他想起了自己的一生,那些輝煌的時刻,那些艱難的抉擇,如今都已成為了過去。
“我已經老了,徹底老了。”張自正嘆息著,他的聲音中帶著一絲無奈。他知道,自己的時代已經過去,未來的世界將由新一代的人來塑造。
1935 年,54 歲的魯迅靜靜地坐在北京的四合院中。陽光透過樹葉的縫隙灑下,在地上形成斑駁的光影。他手中拿著一份報紙,目光緊緊地盯著上面的新聞——印度民族大起義失敗,印度淪為德國殖民地。
魯迅的心中湧起一團火,那是對被壓迫民族的同情與悲憤之火。他想起自己一生都在為中國的覺醒而奮鬥,而如今,遠在萬里之外的印度,也在進行著同樣艱難的抗爭。
他站起身來,在院子裡緩緩踱步。微風拂過,吹起他的衣角。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堅定與決絕,彷彿在思考著如何用自己的筆,去喚醒更多的人,讓他們看到世界上其他被壓迫民族的苦難,從而更加珍惜和努力爭取自己國家的獨立與自由。
魯迅回到書桌前,拿起筆,在紙上寫下一行行剛勁有力的文字。他要用自己的文章,為那些在苦難中掙扎的人們發聲,激勵更多的人勇敢地站起來,反抗壓迫。
在這個動盪的時代,魯迅知道,自己的使命不僅僅是為了中國,更是為了全人類的解放。他願以自己的筆為武器,點燃那希望之火,讓正義與自由的光芒照亮每一個黑暗的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