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說伍平怎麼把皇帝帶歪,要伍平自己說,那皇帝能有這想法,也是人家本來就不貪權,心胸寬廣放得下,不然他哪有那本事把一個皇帝帶歪啊。

林錦璇本想著,如果實習皇帝真要登基的話,算上登基之後她可能還要在燕京待一段時間,頂多一年半載的她應該就能出發去荊州了。

結果事情跟她想的完全不一樣。

在確定了實習皇帝真的能順利接手朝政之後,新帝登基的事自然就要放在明面上開始商討了。

登基大典需要提前幾個月就開始準備,選定什麼時間也是個需要細細商討的活,此外這時候實習皇帝還注意到底下呈上來的摺子,言明今年部分地區雨水比之往年少了很多,收成上會受影響,但還在可控範圍內。

但那幾道摺子裡,真正要緊的不是今年的雨水問題,而是其中隱隱透露出的另一重資訊——雨水減少,是單單隻今年,還是明年甚至後年也會如此。

一年的收成減少或許沒什麼,但要是年年都因為雨水問題導致收成減少,時間長了也是會引出大問題的。

而最糟糕的是,便是這雨水減少會不會是某種預兆,比如……大旱。

於是原本準備看新帝登基之後就帶著妻子離京遊山玩水的皇帝眼瞅著幾年內是要在京中做個吉祥物了,朝中也為了要不要提前做準備吵了起來,也有人開始討論雨水的減少會不會導致今年已經有地方出現了災情云云。

這種情況下,還要準備登基大典,就很讓人頭疼了。

一是新帝登基是大事,是要昭告天下的大事,肯定不能輕飄飄就過去了,該有的牌面不能少,否則豈不是有損國威?

二則是,如果真的出現了災情,這種時候,按照往年的習慣,皇帝是要帶頭節儉的。

那這兩件事撞一起,不就讓一些被皇帝點出來準備大典的一些官員開始頭疼起來。

一邊要花錢,一邊又為了穩定民心省錢,頭疼不?

雖然也有官員覺得,雨水減少也不算是什麼大事,糧食產量最大的幾個州目前收上來的糧稅也不少,便是明年真遇上災年,那也救援得過來,如今他們的糧倉可充實的很,不怕遭災。

這就是想法簡單的了。

便是林錦璇這個作弊的,收到訊息都有些緊張起來,雖然如今各處的情況對比上輩子已經好了很多,但……

上輩子餓殍遍地、易子而食的慘狀實在給了她極大的震撼和心理陰影,即便如今從各方面來說情況都比上輩子好了很多,但在察覺到同樣的事即將發生的時候,她依舊會緊張。

她還是會擔心、會害怕,那樣的人間煉獄,她實在不想再經歷一次。

八月初的時候,在如今還未正式退位的皇帝示意下,未來新帝的登基大典便定在了正月初一。

在定下這個日子的時候,實習皇帝私底下與其嫡系一脈議事的時候,出於對實習皇帝著想,有一名官員曾經建議實習皇帝推遲登基的時間,看看明年的情況再說。

不然 ,這新帝剛登基,就撞上大災,實在不祥,也容易讓人說新帝的不是,對新帝登基產生質疑。

別說這大災為什麼非得跟龍椅上的人扯上關係,反正事情就是這麼個事,遇到大災大難,皇帝就得下罪己詔。

這要是明年不出事也就罷了,這要是真出了什麼事,新帝剛登基,還什麼都沒做呢,先下個罪己詔,記在史書上也不好看啊。

但是這個建議被實習皇帝毫不猶豫的拒絕了。

實習皇帝的說辭跟想法也簡單,他這時候登基可能遇到這種問題,難道父皇在位的時候出現這種事,就不需要下罪己詔了嗎?

他既為人子,父皇將這個江山交到他手上,便是希望他承擔起這江山社稷的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