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艘。

相對來說,聯盟海軍損失的要位元洛丹文明海軍更多。

經過這次戰爭之後,聯盟高層也是意識到了己方的海軍的戰鬥力不強,特別是戰爭經驗這方面。

所以對海軍的訓練也是集中在了這些方面。

同時對於各種型號的戰艦生產也是提升力度,畢竟總的來說,聯盟的軍艦科技是遠超特洛丹文明軍艦的,可經過了日本海戰爭這一事過後,聯盟海軍的損失卻位元洛丹文明海軍更高。

在經驗上打不過敵人,那就從數量上來打過敵人,所以對於各種型別的軍艦製造的力度比往年來說更高了一些。

20年計劃,第14和第15年。

在這兩年當中,聯盟的生產方針是各種型別的軍艦和坦克。

在全力生產之下,坦克的數量也是徹底突破200萬,而軍艦的生產數量也是遠遠超過了20年計劃的總目標。

在這兩年當中除了生產的改變,其他的也沒有什麼大事件發生。

聯盟的運轉和平常也是一樣的,要麼訓練,要買軍事演習。

聯盟的陸軍和海軍戰鬥力也是在不斷提升。

20年計劃,第16年。

本年當中最大的事件便是第一架飛機的出世。

和此項技術突破,也是遠遠超過了蘇啟的預料,在驚訝當中,蘇啟也是有著狂狂的欣喜之色。

隨著飛機的出現,蘇啟的目標也是放在了航母之上。

想想啊,現代的海上作戰基本上都是航母的遠端打擊。

首先航母是一個海上的運輸平臺,它是給飛機提供續航和補給的。

起初的飛機因為在海上作戰,距離補給的機場非常之遠,所以海上作戰基本上都見不到飛機。

而航母出現後呢,飛機就擁有了一個在海上的補給平臺,這個補給平臺能夠持續給飛機提供所需的燃料和彈藥。

並且想走多遠就走多遠,並不會受到路上飛機場距離過遠而無法執行任務的事情。

航母這樣的戰爭機器出現過後,海戰的性質也是徹底發生質的改變。

對於這樣的高科技蘇啟何嘗不想擁有啊。

並且航母的科技技術也並不是特別難,在現在的藍星科技看來確實是不怎麼難的。

所以在飛機研究出過後,藍星科技城的下一個目標便是對飛機的改良工作和航母的研究了。

航母的作戰半徑是非常之廣的,在海戰上來說無疑就是一個巨無霸。

而航母出現過後,海上作戰竟然是搶奪制空權的戰爭了,哪方有的制空權那麼就意味著哪方將獲得勝利。

可是現在的特洛丹文明並沒有發展到飛機和航母那一個階段,所以一旦讓聯盟研究出了航母過後,整場星系戰爭就意味著蘇啟勝出了。

航母這樣的武器一般都是在三級普通科技文明出現的。

以三級的武器去打二級文明的武器,那簡直就是高緯度,最低緯度的打擊呀。

時不待我,蘇啟立馬下來了對航母的研究。

同時蘇啟也開始記錄起了藍星科技城的所有研究成果。

至於問為什麼要記錄,那說多都是淚呀。

計算機的模擬並不是現實當中的藍星進行模擬呀,這和系統的星球攻堅戰模擬器相差甚遠。

畢竟計算機模擬過後,藍星上的生命並不會有這一段的記憶,這個模擬就相當於是憑空捏造的。

所以其中的各項研究需要蘇啟自己進行記錄,然後再退出計算機模擬過後親自告訴藍星上的所有生命。

可這其中的研究資料又是何其的龐大呀。

在藍星這樣的高潛力文明之下,在一年當中所研究出來的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