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部分(第4/5頁)
章節報錯
必那老傢伙定是不凡,看我楊猛不把老傢伙的腳給打斷,看他還跑不跑!”
聽了這楊猛的話,梅仁幸也不由露出笑容來。
楊猛帶了五十名偵察兵便和梅仁幸的人馬一道出發了。
在猜測祿東讚的逃脫路線的時候,那梅仁幸道:“在下曾經翻閱過這祿東讚的資料。從資料上看,這姓祿的老頭子也倒是一個厲害人物,心思縝密,考慮周詳,深知進退,更厲害的是沒臉沒皮,若是此人存心隱匿,甚至完全可以不在乎身份、名譽。所以我等追捕起來,也是頗有難度。所幸的是,大唐通往吐蕃的道路不多,大概有兩條路。一是經過隴西、吐谷渾回到吐蕃,而是入蜀中,經過積石山回到吐蕃。而那些來長安的吐蕃人便是走的後面一條道路。如今,我等並分兩路,各自往隴右、蜀中二地追去!呃,楊校尉,你就帶著部分人馬往隴右方向追去。請記住了,祿東贊此人,若是不能拿下,立刻以弩箭擊斃!”
那楊猛點點頭:“梅大人放心,若是在下追上那祿東贊,能帶回人最好,若是帶不回人,在下一定將他的首級帶回來!”
於是,梅仁幸和楊猛二人各帶一部分調查院探子和偵察兵,分別往蜀地和隴右放心追去。
“呵呵,大人,你這次選選蜀地,畢竟這蜀地乃是當初大人呆過的地方,對這兒可是熟悉得緊呢!”梅仁幸身邊的一位屬下笑著說道。
梅仁幸一邊縱馬慢走,一邊說道:“也不全是如此!那些吐蕃人手中拿著松州官府開具的路引。雖不知他們用是什麼辦法,但是,為了以防萬一,還是我親自去的好,順便也調查一下那松州刺史是不是收了人家的什麼東西!”
而此時,在隴右道渭州,那祿東贊正帶著一名心腹滿臉汙垢,衣衫襤褸的坐在地上,面前擱著一個破舊的飯碗。卻是在這渭州城中行乞。
那一夜,欽陵派出的十三個勇士想方設法的接近祿東贊居住的驛館,用盡辦法,什麼調虎離山、聲東擊西之類的都用了一次,終於將那祿東贊給弄了出來,換上了一名他身材相仿的吐蕃人穿上他的衣衫,閹人耳目。
出了長安城之後,祿東贊和剩餘的十二人一路縱馬狂奔,晝伏夜出,連日趕路,希望能早日趕回到吐蕃。然而,當他們到達秦州清水縣的時候,卻發現各處關隘要道皆貼著祿東讚的肖像,有士卒在檢查過往人員。
見到這種情況,祿東贊恨得牙癢癢,最終決定兵分兩路。他自己帶著一名心腹偽裝一下透過關口往西走。其餘是十一人則是從山野之地透過。
這一下,祿東贊行進的速度慢了不少。
他心頭雖然著急,但是知道此刻不能慌亂,若是穿過渭州、岷州、洮州三州,便可抵達吐谷渾,而只要進入吐谷渾,便會有人前來接應,那時候,天地之大,就任他祿東贊翱翔了。不過他是不會忘記這幾年的軟禁之苦的,若是回到吐蕃,以後一定會報復回來的。
忽然間,深諳漢文化的祿東贊忽然想起了伍子胥,當初那伍子胥也是這般從楚國出逃,來到吳國的吧!
就這樣,祿東贊東躲西藏,變換著各種身份,往西行去。
當祿東贊等人穿過岷州,到達洮州的時候,楊猛也帶著人來到了洮州。
“楊大哥,真的沒有追錯方向?”一名調查院的探子疑惑的問道。
楊猛揮揮手:“你小子問這個問題問了多少遍了?老子不是說了麼?那些吐蕃人行進在山野之間,不僅難以行走,還得提防毒蟲猛獸,所以他們在山野中行走的時間不會太長,最終會回到道路上來的。還有,那些人雖然牽著十三匹馬,但是老子敢肯定,他們只有十一人!有兩匹馬的馬蹄印很淺,根本就沒有坐人。定是祿東贊那老小子帶著一個隨從秘密的走了另一條路。若是老子是祿東贊那老小子,肯定會第一時間進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