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部分(第4/5頁)
章節報錯
請對方坐下,因為房裡只有兩張椅子,因此主人和客人對坐,而隨從只能在客人兩旁侍立。
穆先開口問道:“像這樣的情形,我應該說初次見面久仰大名,還是很榮幸又見到你呢?米西魯侯爵大人。”
※※※
【後記】:
因為一直有人問幾個類似的問題,所以我在這邊統一回答。
為什麼主角會參加戰爭,戰爭對他有什麼意義?
這跟我設定的人物特質有關,七年前我看了整部銀英傳,裡面我最喜歡的人物,出場不到幾頁。
叫什麼名字我忘記了,只記得是推翻地球暴政的四名年輕人中的一個。
當時四人分工合作,一人為領袖,一人掌軍事,一人掌內政,我最喜歡的那個角色掌管特務,負責用最卑劣的手段,將地球從內部整垮。
四個人都是有理想、有熱情的善良年輕人,惟獨他一人去做最骯髒的事。
後來革命成功,卻只有他放下權位,去當小學老師。
而以前的兩位同志,在領導者猝逝之後爭權,當中一人因為爭取不到他,就把他殺了。
我當時就一直想像那人的內心,從不貪戀權位來看,這人本性是善良的吧!
可是為何要用陰險卑劣的手段來實現理想呢?
因為沒人做這些事的話,會有更多同志犧牲,更晚達成理想,流更多的血,所以他來做,他覺得自己可以把這個工作做好。
可是有時要犧牲無辜,要殘忍毒辣,他並不是不知道,可是他還是強迫自己去做,讓自己承擔罪業。
於是一個本性善良的人,活在名為現世的地獄,受名為良知的業火所煎熬,惟一支援他走下去的,是他相信他們將來可以為更多人帶來幸福。
所以他在成功以後放棄名利,因為他沒忘記那是別人的血肉堆砌出來的成果。
對他來說活著比死還痛苦,因為無辜者的血淚一直是他心頭的負擔。
他不自殺只是因為他選擇贖罪,所以他去當小學老師。
我想他也放棄了自己追求幸福的權利,可能認為罪不會因功績而洗清,他是個有罪之人所以沒有享受幸福的權利。
而最打擊他的是同志間的爭鬥,他們花費心血得到竟是這種成果。
這樣一來,他就只是個殺人兇手而已,連功績都沒有。
憑他以前的工作成果,要保住自己性命很簡單,可是他卻輕易的死了。
為何呢?因為連贖罪的機會都沒有了,他不死還能如何呢?
整個銀英傳我最同情的就是他。
發菩薩心入地獄,結果卻是換來一身罪孽和悔恨。
相較之下,楊威利這些人的人生,有什麼好悲的啊!
那時我就希望這樣的人有一個救贖的機會。
不過我到今年才決定要用這種人物寫成故事,不過兩次修改下來,跟當時的想法差很多。
現在寫的主角,基本上骯髒的事就是有人要去做,之前他就是做那種事的人。
他的想法是戰爭為惡,最好不要打,儘量少死人,要死死軍人。
就是說他不在乎殺人,只在乎是否殺害無辜。
可是再怎麼說他還是殺過不少無辜者,不死只是等待贖罪的機會。
所以主公為了子孫安泰要殺功臣時,他不想連贖罪的機會都沒有就死,所以跑了。
不過這種他的想法對種族戰爭是不適用的,所以民族國家間的戰爭,屠殺對方的人民,違背了他的戰爭信念時,他只有選擇逃亡。
(不過最早的版本是沒有戰爭的,傭兵的部份也很短。)
至於為何會去打這種仗,只是因為受了傭兵牽連影響。